|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國光伏板走向“全球屋頂” |
(時間:2023/7/31 9:12:57) |
烏黑锃亮、方方正正、連亙成片……如今,廠房的屋頂、農民的屋頂、辦公樓的屋頂、醫院的屋頂、德國人的屋頂、西班牙人的屋頂等,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屋頂,正鋪滿中國廠家生產的光伏板。
經過二十多年的孕育發展,我國光伏行業的總體產能已占全球約九成,產業鏈完備,處于絕對優勢主導地位。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光伏各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都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光伏組件占全球的75%以上,電池片占80%左右的市場份額,硅片的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95%以上。
光伏行業國內發展現狀如何?怎樣才能實現高水平“走出去”?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一個廠房屋頂四五家企業搶
“一家優質客戶的屋頂,四五家企業爭著投標,如今在業內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了。”說起今年的“光伏熱”,廣東一家光伏企業的總經理邢時陽感受特別深刻,他所在的企業主要為戶用居民、工商業廠房等提供成套光伏系統設計、安裝和運維等服務。在業內,這樣的光伏終端企業非常多,競爭也十分激烈。
到2024年,分布式光伏將占據全球光伏市場總量的近一半,其中,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將成為主要市場,未來5年將占據新增裝機量的75%。也就是說,未來越來越多企業單位的屋頂,將鋪滿光伏板。
邢時陽介紹,大部分光伏企業眼中的“優質客戶”是平時用電量較大的鋼鐵廠、水泥廠、陶瓷廠等,光伏電站的投資則主要分EMC和EPC模式。EMC是指光伏企業出資,在企業廠房屋頂架設光伏板,所發的電由光伏企業賣給業主或賣給國家電網,以賺取收益;EPC模式則是業主方自主進行投資,光伏企業只做設計和施工,光伏發的電產生的效益歸業主方自有。
現實中,業主方會比較青睞EMC模式,“很多企業的工業用電價格要1元/度,在EMC模式里,光伏發電賣給企業的價格僅0.7元/度,如果企業用不掉,賣給電網只有0.4元/度。”邢時陽介紹。
江蘇南通一家光伏終端企業的負責人汪路告訴記者,光伏板的壽命能達到25年左右,且平時的運維費用很少,而目前EMC項目只需5至6年就可回本。
“但現在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光伏企業在投EMC的時候,為了拿下業主方不斷做低價格,給業主方的電費報價也在不斷下降,甚至未來會出現光伏電價和并網電價倒掛的可能。”邢時陽說。
農家屋頂光伏站助農增收
如今我國農戶屋頂、別墅屋頂的光伏也越來越多。農家屋頂是目前一些光伏終端企業的重要客戶。
邢時陽介紹,目前大部分企業通常的項目運作模式是,農戶出租屋頂獲得租金,企業則在屋頂負責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所發的電則賣給農戶或電網。“一塊光伏板一年的租金是20元~30元,農戶賺多少租金,數一數有多少塊光伏板就可以了。”
“我們大概一年能節約1/3以上的電費,特別是夏天。白天基本用光伏電,晚上才用電網的電。我們這里采用的是峰谷電價,峰電時段主要在白天,我們正好用光伏電,到了晚上,光伏發不了電了,我們就用谷電。”江蘇省江陰市徐霞客鎮許家村的村民許勤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們家的屋頂就開始鋪設光伏電站,出租的價格是一塊板22元,屋頂鋪了80塊板,一年租金是1760元,光伏電也比較便宜,加上租金的補貼,和以前比十分劃算。
而在西部省份,農戶屋頂光伏正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一大項目。去年記者在貴州多地采訪時發現,很多農村的屋頂都架起了光伏板。貴州省納雍縣董地鄉街上村村民鄭雪梅表示,她家房頂在2021年免費安裝的光伏板有78塊,一年的租金收入有三千多元,除去自家的電費,還能收入兩千元左右。
記者了解到,農村戶用分布式光伏也成為國家大力發展的民生項目。2022年6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九部就聯合下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規劃中提出:大力推動光伏發電多場景融合開發,實施“千家萬戶沐光行動”。
截至2022年底,國內戶用光伏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約67GW;2022年全國戶用光伏項目新增戶數約101.2萬戶,累計安裝戶數約344.6萬戶。
價格跌四成 投資仍旺盛
“盡管目前國內市場競爭已經很激烈了,但還是有其他賽道的投資者在往光伏這里涌,市場需求也不斷增多,光伏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邢時陽告訴記者,過往兩年,公司業務量都以50%的速度增長。
江蘇南通一家光伏終端企業的負責人汪路的項目今年也同比去年多了50%,但他告訴記者,企業在國內每單的利潤正變得越來越薄,“很多項目只能賺幾個點,做也是為了賺個口碑。只有做一些大型企業的單,利潤會好一點。”
“我們光伏產品的售價比去年跌了四成。”邢時陽告訴記者,光伏行業的產業鏈非常長,從上到下包括多晶硅、硅片、電池片、逆變器、系統環節和新型儲能環節等等,今年以來,多晶硅價格出現大幅下跌。但上游原料價格的下跌,并沒有讓下游企業獲利,“我們的售價也跟著跌。”
今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等主要制造環節產量同比增長均在60%以上。“盡管單子有變多,但我們還是有擔憂的,因為我身邊就有一些原來做建筑業的老板,都轉過來做光伏,市場有點太熱了。”汪路的話透露著擔憂。
“我們也要看到,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帶來技術的加速迭代,讓中國光伏行業始終保持旺盛的競爭力。”邢時陽說。
歐亞成主要出口區域
“當然,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也讓不少光伏企業堅定‘走出去’的愿望。這兩年,大部分光伏企業都在積極做出口,出口量有明顯的增長。”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目前看,出口所產生的利潤要高于國內項目的利潤。”邢時陽告訴記者,公司目前主要的出口地為歐盟、中東、東南亞和非洲。出口板塊的營收這兩年有翻倍的情況,2023年還有較大增速,只是不會再出現翻倍,“增速會稍微緩慢一些。歐盟國家的老百姓這兩年深受天然氣等能源短缺之苦,因此他們對光伏產品的需求量特別大。”
“現在德國老百姓的屋頂,我們的光伏板也越裝越多了。”邢時陽表示,他們針對歐盟客戶,主要開發的是光伏的系統產品,“和國內不同的是,德國老百姓用光伏發電主要是自用,用不掉并不會并網。為了應對不時之需,需要為他們增加儲能板塊。而針對中東的客戶,我們則開發了‘光伏+水泵’模式,幫助當地解決用水的問題。”邢時陽表示,2023年,公司會考慮前往一些新興市場國家投資,東南亞是主要參考的方向。
汪路同樣將目標瞄準了東南亞,“菲律賓、越南這些國家的工業剛剛發展起來,用電需求很大,但當地用電價格卻又非常昂貴,有一些地方每度電甚至達到4~5元,電費越貴,我們的產品就越有吸引力。在這些國家進行海外投資,單從生意的角度上看,是非常好的選擇。”
從出口產品結構看,硅片、電池片出口占比有所增加,組件出口占比有所降低。從出口區域看,歐洲依然是最大的組件出口市場,硅片和電池片出口則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業內的部分上市企業也開啟了對外投資之路。近期,兩家國內一線光伏制造企業開始對外投資設廠。專家們認為,在補貼政策、潛在市場等一系列因素刺激下,中國光伏制造企業投建外國工廠不再是個案。
雖然“走出去”意愿十分強烈,但真正踏出國門之前,光伏企業仍很謹慎。
“我們對當地的營商環境、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并不太了解。未來,當地的電價是否會波動?當地是否有政治、軍事等其他因素阻礙投資?目前看,比較實際的做法還是與當地企業開展合作,合資辦廠,利用當地企業熟悉市場環境的優勢開展布局。”邢時陽告訴記者。
霍建國告訴記者:“高水平‘走出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今,我們一方面面臨著一些國家在高技術領域的封鎖限制,另一方面勞動密集型企業也面臨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競爭,這需要我們適當調整產業布局,鼓勵一些企業加大海外投資,主動將一些成熟的產業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
“比如,目前,我國在光伏、新能源汽車電池等方面的生產能力已經足夠強了,對于這些我們能夠掌控的產業鏈,適當擴大海外的布局是必要的。在這方面,我們要鼓勵企業‘走出去’。如果為了防風險而放棄了很多在海外發展的機會,反過來會導致我們的抗風險能力變差。”霍建國說。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