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網站2月16日發布2022年全國光伏制造行業運行情況。工信部稱,2022年,我國光伏行業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產業智能制造和現代化水平,全年整體保持平穩向好的發展勢頭,有力支撐了碳達峰碳中和順利推進。
一是產業規模實現持續增長。根據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2022年全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達到82.7萬噸、357吉瓦、318吉瓦、288.7吉瓦,同比增長均超過55%。行業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
二是技術創新水平加快提升。2022年國內主流企業P型PERC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3.2%;N型TOPCon電池初具量產規模,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4.5%;HJT電池量產速度加快,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創造26.81%的世界新紀錄,鈣鈦礦及疊層電池研發及中試取得新突破。
三是智能光伏示范引領初見成效。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光伏產業加快融合創新,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名單適時擴圍,工業、建筑、交通、農業、能源等領域系統化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光伏產業智能制造、智能運維、智能調度、光儲融合等水平有效提升。
四是市場應用持續拓展擴大。2022年,國內光伏大基地建設及分布式光伏應用穩步提升,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超過87吉瓦;全年光伏產品出口超過512億美元,光伏組件出口超過153吉瓦,有效支撐了國內外光伏市場增長和全球新能源需求。
據了解,自“雙碳”目標確立以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開啟“加速度”。2022年,我國光伏、風電等綠色電力以多種方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范圍、規模、種類逐步擴大。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光伏行業目前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但并不意味著可以安于現狀。在這個關鍵時期,更要鍛長板、補短板,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經濟性,逐步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體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