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武漢市政工程將首次與光伏結合 |
(時間:2022/5/17 10:42:00) |
5月12日,武漢友誼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三環線-宏茂巷)項目,光伏聲屏障項目專家評審會在此召開。
記者會上獲悉,預計今年內,該項目將在施工范圍內開展光伏技術應用試驗。該試驗段若實施將成為湖北首例光伏與市政工程結合的項目,具有重大意義。
這是武漢市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動作縮影。武漢市城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武漢市實際,今年4月,該局起草了《武漢市建筑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主要圍繞推動實施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以能源綠色升級為牽引、以深化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轉變建筑用能方式與建造方式,提高建筑能效,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應用,降低建筑碳排放,全面提升建筑品質,全方位推動武漢市建筑領域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
友誼大道將開展光伏應用試驗
當日,友誼大道(三環線-宏茂巷)快速化改造工程項目評審現場,與會專家對該項目計劃開展光伏聲屏障試驗的做法給予肯定并提出相關建議。項目建設方武漢城建集團表示,預計今年內,該項試驗將在這一項目開展。
記者了解到,光伏技術與市政項目結合在國外已有應用嘗試。縱觀國內,目前僅江蘇蘇州西環高架主線勞動路段高架和上海地鐵有部分示范段開展了光伏聲屏障建設。
“從去年11月開始,我們就對該項目應用光伏聲屏障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設計。基于方案圖紙和現場施工方案等,我們認為上述項目具備開展光伏聲屏障應用的條件!表椖吭O計方武漢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有關人員表示,該項目全長約9.4千米,工程沿線聲環境敏感點需設置安全聲屏障,經前期與武漢城建集團多次對現場踏勘,初步踏勘了3個站址,分別為友誼大道與二環交叉口匝道、鋼花新村112街段、友誼大道與工業五路交會處等,結合現場光照資源情況,試驗段宜在K15+420~K16+670中工業二路至工業五路段選定,長度約225-1250米。
根據擬試驗項目方案,項目擬采用雙面光伏發電組件,替代封閉聲屏障立面及頂部亞克力隔音板,光伏板具備亞克力隔音板隔聲功能,同時兼具發電功能。
“項目試驗段的光伏組件材料,必須滿足安全及降噪相關指標要求。”武漢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在武漢市是一項全新且復雜的嘗試,其為后續相應工程的持續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在項目實施前,將會組織相關方對光伏材料再次檢測。接下來,項目將對試驗段的報批手續進行完善,以確保早日通過,力爭在今年內啟動試驗段的實施。
有關人士表示,太陽能發電是最有潛力的清潔能源,可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的有機結合。太陽能聲屏障同時具有吸聲降噪和光伏發電的功能,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時,市政工程項目中可匹配的經營類資源較少,光伏在市政項目的應用可帶來穩定的清潔能源及經營資源。
多個項目打造綠色節能建筑
記者了解到,在打造節能低碳、綠色生態、集約高效的建筑用能和建造體系中,武漢市已有多個綠色建筑項目做出有力嘗試。
2020年4月,湖北省智慧低碳示范項目,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辦公環境升級改造項目正式啟動,辦公樓升級改造按照“綠色低碳+智慧智能”的理念,以全域物聯網為基礎,通過信息化手段整合高效變頻多聯機系統、智能照明系統、室內外環境智能監測調控系統等,針對該項目加班人員多、工作時間不固定等特點,實現精準智能調控;按照按需匹配供給的要求,通過行為節能和智能調適節能,進一步優化節能管理模式。
在武漢金銀湖協和醫院一期建設項目,方案設計之初,項目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庭院綠化、圍護結構節能優化、自然通風、自然采光、蒸汽冷凝水熱回收、太陽能熱水、室內空氣質量監控等多項綠色節能技術、產品和策略,通過優化設計將金銀湖協和醫院打造成集綠色、智慧、環保、舒適為一體的“綠色醫院”,為醫患人員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
目光轉向武昌區中北路的鐵投·碳匯大廈項目,該項目建筑高度144.75米,充分考慮建筑節能要求,完全按照綠色建筑三星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該項目在設計之初,其外部道路注重與城市道路的銜接,有望解決好內外部交通關系,便于瞬間、集中人流的疏散,內部道路設計合理,人車分離,滿足交通出行的各種需要。
武漢市城建局:引導支持低碳及碳減排項目
在踐行“雙碳”理念方面,2022年4月,武漢市城建局印發了《市城建局關于開展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示范工程的通知》,計劃在城鎮和鄉村房屋建筑工程項目中,開展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試點、示范工程,通過總結適應夏熱冬冷氣象特點的可行性經驗,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成本可承擔的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技術體系、管理體系、實施體系和評價體系,不斷提升武漢市綠色建筑建造質量和水平。
同時,武漢市將組織專家團隊為各區開展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試點、示范工程相關技術服務指導工作,將在試點、示范過程中不斷完善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試點、示范工程中關于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方面的標準規范,指導各區組織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工程技術人員、施工人員業務水平,為超低能耗(近零碳)建筑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技術和人才基礎。
此外,武漢市城建局還將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規;、高質量和適宜性應用,助力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深入研究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生物質能、余熱等與傳統能源相結合的多種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模式。
武漢市城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結合《武漢市綠色建筑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310號),制定和落實建筑低碳化實施計劃、激勵措施、獎勵辦法等相關政策文件,加大對發展綠色建筑的資金支持,探討設立綠色建筑獎勵金,統籌安排低碳發展專項資金,引導各類資金支持低碳發展的重大項目和科技、產業化示范項目,大力支持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項目,形成支撐綠色低碳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機制。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