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紹興迎來了久違的晴天,位于柯橋區的浙江凱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約3.8萬平方米的廠房屋頂上,一塊塊嶄新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板整齊排列,在陽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所有光伏組件都已組裝完成,目前公司正在走并網流程,相信很快就能用上‘綠電’了!”公司董事長助理王利宇對此滿懷期待。
凱利新材料主營薄膜生產,年產能達15萬噸,因此在能耗上也是用電大戶,年均繳納電費兩三千萬元。此次建成的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4兆瓦,預計年發電量約400萬千瓦時,企業自發自用,每年可節省電費320萬元左右。不僅如此,企業還能領到500萬元的政府補助。王利宇計算過,只需四五年,1600余萬元的前期投資就能回本。
不止凱利新材料,索密克、梅輪電梯、誠邦高新等諸多企業也正在興建光伏項目。記者從柯橋區發改局獲悉,2021年全區新增工商業光伏項目204個,達到歷史新高,而“十三五”期間全區新增光伏項目也不過314個,最多一年不超過100個。
光伏建設的“小高潮”背后,有企業節能減排意識提高的因素,但更直接的推動力來自于柯橋區的政策引導。去年,柯橋區發布了《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實施方案》,提出利用現有、新建建筑物(構筑物)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目標是到2025年底新增裝機350兆瓦,打造全省、全國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的樣板。
為推動光伏開發,柯橋區給予了力度空前的資金支持:2021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通過驗收的非戶用光伏項目,將根據實際發電量按每千瓦時0.25元對項目業主進行補助,補助周期為5年。按照350兆瓦的目標計算,可增加發電量3.5億千瓦時/年,柯橋區將至少投入4.3億元對光伏項目進行補貼(在柯橋的日照條件下,1兆瓦的光伏組件約可發電100萬千瓦時/年)。
除鼓勵企業建設光伏項目外,柯橋區還大力推動公共建筑的光伏建設,以形成示范引領效應。目標是到2023年底,全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立學校、公立醫院、大型車站等公共建筑屋頂、區內國有企業屋頂及大型建筑物(構筑物)上空可利用面積,要全部完成光伏建設,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裝機容量預計達到100兆瓦,一期項目預計今年4月開始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