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交控集團所屬實業集團太原分公司盂縣服務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標志著全省首例高速公路服務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成功,開啟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高速公路服務區領域應用的新紀元。 據悉該項目是山西交通實業集團與景能(太原)新能源公司達成合作共識并簽訂合作協議,聯手打造裝機總容量為395.28KW,年平均發電量約65.01萬KWh,采用國內一流的組件設備,以“車棚光伏+屋頂光伏+地面光伏”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建設,并通過380V的電壓等級接入當地電網系統。項目將實現節能減排的環境收益,預計每年將減少標煤燃燒約195.23噸,同比實現減排二氧化碳約519.56噸、二氧化硫248.56千克、氮氧化物252.54千克、煙塵46.24千克,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將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源結構改善和節能減排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帶動當地建材、交通運輸、零售、設備器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山西高速公路服務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照“交通+能源”發展清潔低碳路沿經濟的思路,考慮到高速公路路網對綠色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所以用光伏發電來緩解未來電動汽車飛速發展對服務區用電量帶來的巨大負荷。 事實上,這種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以綠色發展為理念,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匝道空地、服務區和收費站屋頂、部分停車區等空置資源,為高速公路的運營提供了更多低碳、綠色、環保的清潔能源。

近年來,“分布式光伏+”的形式屢見不鮮。從最開始的屋頂光伏到火車站、機場、鐵塔、基站、油田、高原等,分布式光伏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應用場景也在不斷創新。同時隨著光伏平價臨近,擴展分布式的應用場景成為擴大其市場規模的關鍵。在此大背景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表示,平價以后,分布式光伏應用潛力超過8億千瓦。 在如此巨大的市場潛力面前,企業紛紛入局分布式圈中。據光伏們此前從公開信息統計,7-11月,僅單體備案容量在4MW以上且并網規劃時間基本在2021-2022年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規模超過1.4GW,其中央/國企的身影頻頻,華能、華電、南網綜合能源、大唐等就在其中。 除了這些大型的央/國企,與之相反的中小微型企業也察覺到了分布式光伏帶來的價值。其碎片化、小規模的特點,不僅讓分布式光伏重新被定義,也讓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加入當中。其中以聯盛牽頭發起的零碳新城計劃,為中國99%無人問津的小微工商業帶來分布式光伏的紅利。 分布式光伏儼然已進入發展“快車道”,成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主力軍之一,并在“十四五”期間成為清潔能源新增的重要支撐,其未來發展潛力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