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我國光伏行業多項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
(時間:2020-12-28 8:30:07) |
作為我國能源轉型及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光伏行業在國家補貼等產業政策支持下,經過多年規模化發展,已經實現光伏制造業世界第一、光伏發電裝機量世界第一、光伏發電量世界第一“三項世界第一”。面向“十四五”,光伏行業如何在“去補貼”后時代創新發展? 在日前舉行的2020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表示,“十四五”期間,光伏行業發展將進入從“補貼驅動”轉為“創新驅動”的新階段。 提升產業創新新高度 中國光伏行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光伏行業基本實現逆變器、膠膜、背板、玻璃、支架、邊框等全產業鏈國產化,同時有多項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雖然光伏行業已基本實現全產業鏈國產化、技術自主可控,但在關鍵生產零部件、關鍵設備、核心技術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如何不斷增長長板優勢、迅速補齊短板劣勢? “‘十四五’時期,光伏行業要提升產業創新新高度。”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表示,光伏產業鏈各環節要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重點打通一批關鍵技術問題,并推動從設備、材料、產品到系統的全產業鏈創新。同時,通過推廣應用大尺寸硅片、高效光伏電池、高體積功率密度組件及智能跟蹤支架等高質量產品,進一步降低光伏發電技術成本。 任育之說:“對光伏行業而言,最根本的是技術創新。光伏行業要持續推動技術進步,鼓勵企業以更大力度推動光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大補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的短板力度,繼續優化光伏產品各個生產環節的技術工藝。” 王勃華也表示,“十四五”時期,光伏行業應加速推動單晶、PERC電池、硅片等技術升級,進一步提升制造業集中度,優化產業鏈供應體系。 跨產業鏈協同創新 “‘十四五’時期,光伏行業的創新不僅是部件方面的創新,更重要的是要跨產業鏈協同創新。”華為智能光伏業務總裁陳國光認為,“過去光伏在整個能源系統中的占比相對較少,行業更多關注上下游產業鏈。未來,光伏行業要將關注視角從一條主線擴展成跨領域的一張產業網,與其他產業協同創新,盡快推動光伏行業競爭力上新臺階。” 如何推動光伏行業跨產業鏈協同創新?陳國光舉列說,要解決大規模光伏并網對電網造成的影響,其中一個方向就是要發展光儲技術,實現光儲融合,讓光儲電站具備發電機的特性,真正能夠支撐電網建設。 “隨著光伏高比例接入電網,消納已經越來越困難。在青海、山東等省份,‘負荷曲線’已經變成‘鴨子曲線’,對電力調控帶來巨大壓力,這需要電網與整個行業共同解決這一問題。”任育之說,光伏發電應加大與光伏密切相關的智能電網、智能控制等技術研發力度,強化與儲能、氫能等新技術相結合,推動新一代電力系統建設,推動光伏發電進一步融入電力系統。 “智慧能源是未來能源的發展方向,光伏行業要不斷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高紀凡表示,要加強光伏應用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光伏與儲能相結合的新模式,推進光伏系統與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協同的業務模式。通過創新,將光伏發電與儲能、氫能、智能輸配電和智慧用能等新技術新應用相結合,構建起智能化新能源體系。” 創新商業模式 拓寬應用場景 “‘十四五’時期,光伏行業要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拓寬應用場景,推動一批示范項目建設,促進‘光伏+儲能’、光伏治沙、光伏直供、光伏制氫等新產業新業態的成熟,促進光伏發電多點開花。”任育之說,比如,可以在西部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大型光伏發電基地用于制氫;可以推動建筑物安裝光伏和光電建筑一體化;可以推動光伏加儲能,使光伏發電供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王勃華表示,要進一步推動光伏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比如,“光伏+工業園區”可以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運行,在能源消費地區實現終端一體化,供能、消費與需求相結合;BIPV可以有效實現光伏發電就地及時消納;“光伏+通信基站”可解決無電地區及城市電網供應不穩定地區的基站用電問題…… 如何拓寬光伏行業應用場景?“營造光伏應用新空間離不開政策支持。”高紀凡表示,確保光伏與土地、農業、林業等政策有效銜接協調,推動工商業、居民屋頂及各種可安裝光伏的空間釋放,積極推動隔墻售電和電力交易市場化進程,給光伏足夠的發展政策和環境空間。 任育之透露,未來我國將不斷完善光伏配套的支持政策,繼續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考核制度及綠證制度,做好與電力市場銜接。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