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廣東陽山:光伏扶貧照亮好日子 |
(時間:2020-12-25 8:57:55) |
從光伏發電到農業產業再到教育幫扶,廣州市黃埔區對口幫扶陽山縣工作成效顯著,讓當地群眾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 陽山縣土地匱乏、交通不便、農村發展活力不足。同時,陽山的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全年的日照時長在1277.3小時至1741.3小時之間,非常適合開發太陽能。2016年,廣州市黃埔區扶貧工作組來到陽山,在一番周密調研后,確定了“光伏扶貧”的路子。 確定方向后,扶貧工作組快馬加鞭落地落實項目,選擇小江村龍廟自然村一個占地22.6畝的養殖場作為首個光伏扶貧電站建設用地,按照“農光互補”模式精準設計,上面是800千瓦分布式光伏電站,下面則用于飼養家禽。 2017年4月23日,小江村光伏電站并網發電。與此同時,光伏電站下的養殖場通過審批。去年12月底,黃埔區幫扶的小江鎮小江村和沙寮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借鑒小江村光伏電站經驗,黃埔區會同陽山縣先后快速建起15個光伏扶貧電站,為之后引入主導產業、開展民生工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扶貧開發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黃埔區援建的這15個光伏電站分布在陽山縣各鎮各村之中,電站收益依照“按股分配”原則進行分配,黃埔幫扶的35個貧困村以扶貧引導資金入股,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都可領到光伏扶貧分紅,村委會和鎮政府也得到相應的收益。 陽山縣青蓮鎮朋塘村沒有地方建光伏電站,但該村入股了旁邊寺山村光伏發電項目,也享受光伏發電帶來的紅利。村民周芳家原來依靠養雞、采藥為生,經濟收入十分不穩定,光伏發電每年能給周芳一家帶來3018元的分紅。去年,朋塘村引進了500畝標準化旱地西洋菜田產業化項目,周芳第一時間參加了“摘菜工”隊伍,給家里增加了3萬元年收入。 有了光伏分紅,又多了打工收入,周芳一家基本脫離了“貧困線”,她開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 同樣關注教育的還有朋塘村的駐村扶貧干部陳明峰。陳明峰在他的“扶貧日記”寫下這么一段:“沒有知識很難改變命運。西洋菜能有今天,種植、管理、營銷等10多個環節都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專門人才挑大梁。如果朋塘村能有足夠的大學生回鄉創業,由他們接管西洋菜的管理與再開發,那該有多好!我們走了,他們干!‘貧’字抹去了,‘扶’字不用了,他們自己能‘造血’。” 陳明峰2019年5月擔任朋塘村第一書記,除了抓好村里的西洋菜、陽山雞、青蓮蠶等產業扶貧項目,他最關心的就是教育。村里已經七八年沒有出過一個本科生了,他立志要在自己任期內打破這個“零蛋”。 除了把高考生和家長們召集起來開會給他們加油打氣,定期家訪,一對一輔導,這個中山大學畢業的扶貧干部還辦了一件“大事”——推動母校中山醫田徑隊捐設朋塘高考成績優秀獎學金。 讓陳明峰欣慰的是,今年朋塘村一口氣考出了4個本科生,還有3名學生被大專錄取。而讓周芳自豪的是,她的二女兒黃海雯也考上了本科。對于學費,周芳一點也不擔心,她告訴記者,朋塘村的高考獎學金解除了她的后顧之憂,現在村里孩子們讀書的積極性非常高。 2019年9月,由黃埔區援助陽山新建的黃埔學校正式啟用。這所9年一貫制學校可為陽山學子提供2500個優質入學名額。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