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石定寰:光伏“十四五”大有可為 |
(時間:2020-6-17 9:39:24) |
2020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之年。 在這承上啟下的時點,光伏行業釋放了積蓄多年的規模發展和技術突破,逐漸邁入平價上網時代。明年,無補貼時代即到來。 這也意味著,“十四五”光伏規劃將史無前例地以無補貼為基礎,光伏全行業發展回歸市場競爭。未來的成本下降空間還有多大?光伏在各種能源中的競爭力如何? 實際上,2016年11月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要求,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其中光伏發電1.05億千瓦以上、光熱發電500萬千瓦。 然而,這一目標提前三年已超額完成。2017年底,我國光伏裝機量達1.3億千瓦。去年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2.04億千瓦。“十三五”規劃期間,光伏裝機規模無疑將比原計劃至少翻一番。 那么,“十四五”期間的光伏裝機空間又有多大? 電網消納能否匹配大規模的光伏裝機需求? 整個“十三五”期間,諸企業合力帶領中國光伏行業連續5年占據全球裝機規模第一的寶座。同時,它們不斷追求技術創新,大大提高了光伏產業的技術水平,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 2020年,光伏龍頭大舉擴產,開始了全產業鏈布局。在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的雙重作用下,光伏行業呈現了新的發展態勢。未來,企業如何在快速奔跑中保持健康發展? “十四五”規劃在即,光伏企業應該把握哪些重要要素? 6月16日下午3點,原國務院參事,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科技部原秘書長、黨組成員石定寰將做客「麒麟學院」,開講《光伏“十四五”駛向何處?》。 麒麟學院是由中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聯盟、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能見科技聯合打造的旗艦級學術交流平臺。 作為新能源科技產業的政策制定者,推動者和傳播者,石定寰現在一直在為光伏產業的發展鼓與呼。 石定寰認為,“十四五”期間,光伏產業大有可為。同時,他提醒行業,未來,不僅要從行業⻆度看光伏,更要站在一個更高的格局,考慮光伏電力如何與整個電力系統的融合發展。 以下是專訪實錄: 能見Eknower:平價時代提前到來,光伏產業的成本下降空間還有多大? 石定寰:在光伏產業發展過程中,技術進步起到很大作用。沒有技術進步,就沒有今天的光伏產業。 30年前,光伏發電轉換率即便提高一個百分點都很艱難,彼時的轉換效率僅有10%左右,現在早已超過20%。可見,技術已經取得大幅進步。在此基礎上,光伏可以實現平價上網。 光伏產業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是從硅料,到電池、組件全產業鏈的成本降低。同時,產業具備了規模效應。然而,其它非技術成本過高,如土地等,這使成本下降受到限制。 過去,沒有人想到今天的成本會是十年前的十分之一。光伏成本下降仍有空間。 能見Eknower:“十四五”下游光伏電站是以集中式為主還是分布式為主? 石定寰:一方面要有步驟發展西部地區的集中式電站,同時更要重視東部的分布式發展。我們的資源集中在西部地區,土地又很便宜,這是我們巨大的寶藏。但因為輸送的原因,東部也應發展分布式。 “十四五”二者應該兼顧。比起德國等發達國家,我們的分布式比例很低,“十四五”期間分布式應該會加大比重。 近年來,電網有很大變化。起初,他們認為光伏是垃圾電,后來開始重視可再生能源,支持分布式發展。今年,電網最新提出戰略目標,建立國際領先的有中國特色的能源互聯網公司,其正在搭建可再生能源云平臺,把各種能源統籌進來,萬物互聯,發展綜合能源,多能互補,這為可再生能源開辟了陣地。 這是一個好機會。這個平臺建設好,可推動可再生能源的深度利用。這要從政策和技術上實現。 技術上需要依靠智能電網。有人說可再生能源不夠穩定,但不要忘了,用戶端也是不穩定的,其用能也存在波峰波谷。兩者的不穩定,通過智能化系統平衡起來,可促進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提高綠電使用比例。 政策上,我們需要學習歐洲,保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能見Eknower:這個過程中,需要補足的短板是什么? 石定寰:以前是遠程送電,除了個別自備電廠外。現在分布式系統啟動后,上千萬發電端也在配電網中,電網的配電設施需要適應分布式的需要。這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深度利用。 配電網系統要加強。前些年,我們比較重視特高壓的發展,這是需要的,但也要加強配電網。如今,電網中有供電方也有用電方,原來的電網已不適應新的形勢。 能見Eknower:如何評價平價上網之前的產業發展和政策制定? 石定寰:這個行業大多是民企,沒有使用國家太多投資。起初,這些民企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并把資金投入到光伏產業的發展中。 如今,光伏和高鐵是中國的國際名片,但相比之下,二者的發展路徑不同。國家對高鐵投入較大,而光伏基本靠自主發展。高鐵的國際市場有限,而光伏的國際市場非常大。不僅如此,其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中備受關注。因此,兩者有著不同的意義。 這個行業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但欠補欠到現在,對民企發展非常不利。有的企業因此斷臂求生,如果補貼問題遲遲不解決,這將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5·31新政出臺時,我們曾把企業的聯名信送到發改委,提出強烈不滿。政策“硬著陸”對行業影響很大,當年也導致產業斷崖式的下跌。 能見Eknower:這個行業起伏頗為巨大,企業發展中的風險也較多。光伏產業即將駛入“十四五”,未來,企業應該如何保持健康發展? 石定寰:首先要做到科技創新。不僅是技術創新,保證產品的先進性和競爭力,也要有應用模式、方式,市場開拓的創新。 其次,應該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不要因為一時利益,把企業的質量等核心的生命力放棄了。 再次,要始終把握好兩個市場。海外是個大市場,不能忽略,同時也不能放棄中國市場。 最后,企業要更開放一些,不能閉門造車。把企業置于能源的全球大市場,加大能源的全局視野。考慮光伏與其他能源的協同發展,如何充分利用電網的大平臺,積極進入這個大平臺,共享數據、信息、政策、應用端的需求。 能見Eknower:技術對于光伏行業來說至關重要,行業過去也曾經歷技術革命,如單晶技術顛覆性地革了多晶的命。如今,技術路線眾多,如疊瓦、異質結等。如果不重倉某些技術,可能錯失未來;但在沒有明確的技術路線時,多方投入又牽扯企業發展精力和成本,企業應該如何做好技術儲備? 石定寰:企業在技術創新上需要下功夫。找到創新點,這是企業的生命,關乎未來發展,不是裝點門面。 目前,技術路線很多,企業需要考慮成本效益。如異質結技術很好,但如果使用國外生產設備,成本勢必增加很多,下游是否能接受也是個問題。而使用國內設備,產品的穩定性則可能會有影響。 效率提高,技術進步,與成本增加要形成合理比例。企業需要權衡各種因素,找到平衡點。既要考慮經濟性,技術的未來發展,也要考慮技術相應的市場接受度。這就考驗企業家的戰略選擇。 無論如何,如果企業躺在原始的技術上吃老本,那么肯定會非常危險。 能見Eknower: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實力雄厚的光伏國家隊、較有創新動力的龍頭企業、活躍的中小微企業,基礎不同,有何可以協同的地方? 石定寰:中小微企業比較靈活,創新活力更足,光伏的制造業基本在民企,國企在應用方面涉入較多。國企和民企需要通力合作,選擇好戰略合作伙伴。這三者應加強合作。行業協會可以發揮作用,促進其溝通協作。 能見Eknower:“十四五”應該從“十三五”中吸取的經驗教訓是什么? 石定寰:十三五留下了一些教訓。 首先應該堅定貫徹能源革命的思想,堅定實行中國對國際上的莊嚴承諾。步子可以更加穩健、扎實、協調、系統,但絕不可停止甚至倒退。倒退不僅沒有出路,而且影響國際信譽。 另外,各種能源之間應該統籌規劃,不應割裂開來。能源革命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按系統工程來分配任務,統籌大局,不能各行其是。 十四五絕對不能走回頭路,哪怕速度放慢,也要更加協調的推進能源革命。 可以吸取的經驗還是很多的。 首先,通過“十三五”,分布式發展比較積極,使可再生能源進入經濟生活中有了新的結合點。 其次,始終重視國企的⻣干作用,同時也發揮了民企的生力軍作用。 再次,開拓了兩個市場,加強了國際合作,也在能源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學習和汲取了國際經驗。 最后,技術進步推動了“十三五”規劃的發展。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不僅有產業發展,在技術創新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光伏產業不僅做到了全產業鏈上的創新,也開拓了應用上的創新。這是德國、美國、日本等國際專家共同認可的。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