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 疫情之后光伏產業整合加速 |
(時間:2020-5-21 9:13:38) |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行各業都深受影響,光伏行業也未能幸免。在光伏行業人士迷茫之際,5月18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線上召開的“變革之年智慧賦能——全球光伏規模化技術大會”上,就當前疫情對光伏行業的影響進行了深度剖析。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分析,疫情對光伏制造業的影響主要包括:整體的產能利用率將會出現下滑,全產業鏈的人工、施工、原輔材料、物流、銷售、折舊、運營等成本將會上升,海外工廠的運營和市場也將受到影響。 王勃華分析2020年一季度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發展情況時指出,1月份在無疫情影響下,戶用并網129.9兆瓦。而當2月份疫情影響嚴重時,戶用并網僅10.7兆瓦。3月份疫情逐漸消退時,戶用并網又上升至118.3兆瓦。 疫情之下,各個機構都在調整全球光伏市場的預期。伍德麥肯茲研究團隊將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預測從129.5吉瓦下調至106.4吉瓦,降幅為18%;將2021年的預測從127.2吉瓦降至123.6吉瓦,降幅為3%。 而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新增裝機將處于108吉瓦~143吉瓦之間,比之前的121吉瓦~152吉瓦區間有所下調。2020年可能是過去40年中首次出現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下降。 不過,王勃華認為,光伏行業仍然可以從危機中尋找機遇。他認為,可再生能源是“最能抵擋當前危機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或將是疫情期間唯一需求上漲的能源。預計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增加約1%,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電力供應約30%。可再生能源成本及靈活性也更具優勢。 王勃華表示,在擁有全球2/3人口、GDP總量72%、用電需求85%的國家,新建光伏電站或陸上風電場已是成本最低的電源。可再生能源行業發電成本也創下了歷史新低,固定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平均能源成本為50美元/兆瓦時,同比降幅4%。 不過,疫情暴發導致需求受到沖擊,加劇了能源商品市場上供過于求的趨勢。王勃華稱,燃料價格走低,意味著火力發電廠的運行成本降低,從而延后了新建無補貼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與現有化石燃料電廠(按每兆瓦時1美元計算)實現平價的時間。 在王勃華看來,受疫情影響,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大幅下滑將刺激全球更多的市場進入平價時代,加速全球光伏市場更加多元化發展,全球市場韌性持續加強。此外,制造業各環節市場格局也將更加趨于穩定,平價時代“大對大”的發展趨勢使更多的訂單往頭部企業集中,進一步助推產業各環節集中度快速上升,市場將更加趨于成熟和穩定。 此外,疫情也將加速光伏產業整合。“即使沒有疫情,不具備成本和效率優勢的產能也將逐漸退出,而疫情加速了落后產能的退出和集中度的提升。”王勃華表示,未來,頭部企業將加速擴產,落后產能及二三線小廠則會加速退出。 疫情之后海外市場恢復節奏的把握對后市需求至關重要。王勃華認為,區域間疫情發展的不同會導致市場恢復節奏存在差異,不過全球市場繼續惡化的可能性較低,新訂單的規模決定后續市場需求。 王勃華還指出,在產業集中度快速上升和疫情期間拉動經濟需求的雙重刺激之下,頭部企業擴產穩步推進,先進的產能必將對落后的產能形成巨大的成本壓力。此外,國內政策方面,并網時間延遲政策未明朗,眾多2019年競價項目的經濟性還面臨著不確定性風險。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