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光伏如何搭乘“新基建”順風車 |
(時間:2020-3-17 8:36:31) |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隨著中央定調、政策加碼,新基建無疑將成接下來的投資“新風口”。 “新基建”概念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了,早在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列為2019年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那么什么是“新基建”呢?“新基建”指的是發力于科技段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是相對于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傳統基建而言的。 與此同時,作為可再生能源中的“尖子生”,光伏發電在“新基建”概念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將在5G、特高壓、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細分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 “新基建”被定調為中國的新經濟增長點。在疫情當前的嚴峻形勢下,不僅可以緩解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而且可以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促進相關行業的技術發展。眼下,以光伏為代表的新基建被政策加碼,無疑將為光伏產業的新一輪蛻變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悉,截至目前,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江西、江蘇、福建、重慶、寧夏等在內的多個省份已公布2020年重點項目建設名單,其中涉及光伏的重點項目達30多個。 5G+光伏:完美搭檔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估算,到2030年,我國5G投資建設帶動的直接產出將達到6.3萬億,間接產出將達到10.6萬億元。 隨著5G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光伏行業也將搭上這列“快車”,光伏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的進程將大大提速。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標著中國正式進入5G時代,一個真正的萬物互聯時代即將到來。據悉,2020年至2022年是5G建設的投資高峰期,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將逐步上揚以建設基本覆蓋全國的5G商用網絡。 此外,5G作為通訊信號,可以滿足目前光伏設備所需要的信號傳輸,根據華為預計,5G在光伏設備通訊方面的大規模應用大概需要5~8年的市場培育過程。光伏電站日常運維也可通過5G高效實現。因此,5G與光伏的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結合在未來也大有可為,不得不說,5G基站與光伏的確是一對“完美搭檔”。 特高壓+光伏發電: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204.3GW,連續五年位居全球首位。2019年全年,光伏新增裝機量30.1GW,連續七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發電量22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4%,在總發電量中占比3.1%。不可否認,我國的光伏行業“風頭正勁”。 然而,隨之而來的消納問題也日益凸顯,西北地區的消納形勢嚴峻,棄光電量占全國的87%。根據國網能源研究院的統計,2019年,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太陽能發電利用率僅分別為75.9%、92.6%、92.8%。青海受新能源裝機大幅增加、負荷下降等因素影響,棄光率提高至7.2%,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太陽能消納形勢持續惡化。 因此,“加快特高壓工程建設,擴大新能源消納范圍”成為促進光伏發電輸出的突破口。特高壓線路的建成,可將棄光區域的光伏發電輸送到東部地區,促進新能源發電消納。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8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2018年,20條特高壓線路年輸送電量3,983億千瓦時,其中輸送可再生能源電量2,084億千瓦時,占全部年輸送電量的52%。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覆蓋范圍內的17條特高壓線路輸送電量3,295億千瓦時,其中可再生能源電量1,396億千瓦時,占輸送電量的42%;南方電網公司經營區覆蓋范圍內的3條特高壓線路輸送電量688億千瓦時,全部為可再生能源電量。 隨著“新基建”概念的提出以及2020年特高壓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光伏消納問題將有望在今年取得新的突破。 充電樁+光伏:“光儲充”成最具潛力組合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國內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310萬輛。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愈加普及,如何確保充電成為大家關心的頭號問題。根據2月27日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2020年1月全國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運行情況,截至2020年1月,聯盟內成員單位共計上報公共充電樁53.1萬臺,建設安裝的私人充電樁71.19萬臺。 廣闊的充電樁市場也為光伏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機遇。給已經存在的私人充電樁或者公共充電樁安裝光伏電站,與給戶用屋頂安裝光伏電站一樣,采用“自發自用”的模式,白天利用光伏發電給充電樁充電,省下了市電錢。 新能源汽車的廣闊藍海也將使“光儲充一體化”的結合迸發出巨大的潛力。利用電池儲能系統吸收光伏電站的夜間低谷電,在充電高峰期通過儲能和市電一起為充電站充電,滿足用電需求,既實現了削峰填谷,又節省了配電增容費用,增加了新能源的消納,同時彌補了光伏發電不連續性的短板。隨著光伏充電樁/樁建設業務逐漸擴大,光伏+電動汽車的時代即將到來。 大數據中心+光伏:光伏應用未來廣闊 “新基建”概念首次提出“數據中心”(IDC),是為有互聯網需求的用戶,提供集中存放計算、存儲以及網絡設備的場所,同時提供互聯網基礎服務,如穩定高速的互聯網接入帶寬、穩定充足的電力供應、恒溫恒濕的機房環境、實時有效的集中監控等。簡單來說,當你發了一條朋友圈,在將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再度翻看時,背后是一臺臺機器運轉創造的數據中心在進行支持,因此,數據中心的耗電量是相當驚人的。根據官方披露,2018年,全國的數據中心用電量為1,608.89億千瓦時,占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35%,比上海市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1,567億千瓦時)還多。 根據IDC行業報告預計,到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IDC)業務的市場規模將達2769.6億元,增速超過30%。如何利用清潔能源,降低高密度數據中心的高能耗水平,也隨著“大數據中心”的再次被搬上臺面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隨著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光伏等清潔能源在我國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其中在數據中心建設方面,數據中心運營商為了滿足其綠色能源的目標,紛紛選擇將光伏等清潔能源用做主要能源。 有研究發現,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行業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量占比僅為23%,低于可再生能源在中國全社會電力消費量的占比26.5%。針對數據中心使用綠色電力比例低這一現狀,《關于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數據中心直接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開展電力交易,購買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實現數據中心行業用能的清潔低碳化。 當前,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我國光伏企業的復工復產情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020年的市場情況究竟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在2019年部分未完成的競價/平價項目,2020年新增的競價/平價項目,以及自發自用分布式和戶用項目、領跑者獎勵項目、國家示范項目等助推下,2020年我國的光伏市場一定會不負眾望。這次“新基建”的中央定調,站在時代的風口,相信光伏在2020年會有更大的精彩。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