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光伏產業助沂南縣脫貧攻堅 |
(時間:2020-2-5 11:40:15) |
截至去年底,沂南縣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量12258萬度,實現收益10643萬元,扣除相關費用后,共計發放收益5417萬元。目前,全縣135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退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實現穩定脫貧。 沂南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3萬戶、9.1萬人,是全省20個扶貧任務比較重的縣(區)之一。脫貧攻堅以來,該縣結合當地日照資源充足、荒山荒灘多的實際,因地制宜開展光伏扶貧,為促進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產業支撐。 按照“統籌實施、建管結合、精準幫扶、整村提升”的工作思路,由政府統籌集中安裝、管護光伏扶貧電站,對電站收益實行“縣級統籌、民主分配、合理設崗、動態管理”分配機制,光伏扶貧成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亮點。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光伏扶貧電站252個,總裝機容量44.9兆瓦,涉及全縣573個行政村,實現了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全覆蓋。光伏扶貧電站5417萬元的收益中,1470.58萬元用于村集體增收,3946.42萬元用于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萬戶、3.4萬人增收脫貧,戶均增收1793.83元。 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原則,在建站模式上,對具備光伏安裝接入條件的村,利用村委會和公共場所屋頂、院落,建設單村電站;不具備安裝接入條件的村,以鄉鎮為單位,多個村莊聯合,選擇適宜安裝和電網接入的荒山、荒灘等未利用地,集中建設容量不等的聯村電站。在運行維護上,由縣富農光伏公司統一管理,運維費用根據光伏電站發電量的多少,按照0.06元/度從發電收入中計提。在風險防控上,統一為光伏電站購買了財產保險,在發生因自然災害、人為損害等原因導致光伏扶貧電站部分或全部損毀時,由保險公司根據損毀的比例按照投保時光伏電站價值全額賠付。 為確保收益精準發放到戶,實行“四步工作法”:第一步,分析研判。村里召開由村兩委、扶貧理事會成員參加的分析研判會,甄別出需光伏收益帶動的無勞動能力和弱勞動能力貧困戶,并討論適合弱勞動能力貧困戶從事的公益崗位。第二步,民主評議。村級召開由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扶貧理事會成員、弱勞動能力貧困戶參加的民主評議會,討論光伏收益帶動貧困戶增收方案。第三步,鄉鎮審核。鄉鎮扶貧辦對村級上報的光伏收益帶動貧困戶增收方案進行審核。第四步,發放收益。根據貧困戶公益崗位工作情況,由鎮經管站通過“惠農一卡通”發放到貧困戶手中。 為確保光伏收益“真扶貧、扶真貧”,沂南縣對受益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建立完善的貧困戶納入、退出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村里貧困戶變化情況和光伏收益數額,每季度對受益對象及受益額度及時、靈活作出調整,將符合光伏收益幫扶條件的及時納入,不符合光伏收益幫扶條件的及時退出。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