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光伏行業補貼持續減退 莞企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哪里? |
(時間:2019-8-5 9:35:27) |
近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光伏行業2019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表示,上半年國內光伏裝機只有11.4GW,降幅超過50%。而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竟達到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7%。 繼去年“5·31”新政之后,補貼縮減,光伏行業“巨震”余波仍在。時隔一年,光伏行業又一新政出臺,所推出的“競價補貼”已難起波瀾。 國內遇冷,國外大熱。受益多年政策助推,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的光伏行業,已然學著“長大”,“獨立行走”的步伐漸趨加快。 冷:國內光伏裝機降速超50% 繼去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首次下降之后,今年上半年,光伏行業新增裝機量仍在下降區間。相比于去年“5·31”新政的“突然襲擊”,本次政策的出臺,自今年2月中下旬以來,國家能源局即廣泛征求來自企業、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專家等多方意見。因此,本次針對2019年新建光伏發電項目的政策的出臺顯然在市場的預期范圍之內。 根據《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工作方案》,除將戶用光伏單列并給予單獨規模,實施固定補貼外,其余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均由地方通過競爭配置方式組織項目、國家通過競價排序確定補貼名單。也就是說,對于需要補貼的新建光伏項目,原則上均應由市場機制確定項目和實行補貼競價。“所謂競價補貼,補貼的對象是光伏項目,補給光伏電站的所有者,以此激發投資光伏電站的熱情,擴大市場規模。競價是光伏企業之間的競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誰的上網電價低誰將優先獲得政府補貼,直至補貼規模用完。”東莞市光伏行業協會會長胡鄂生表示。在胡鄂生看來,政策是光伏行業迅猛發展的關鍵助推因素之一。但隨著去年新政的出臺之后,補貼的完全退出已有時間表,光伏企業‘獨立行走’即將到來。本次政策的“競價補貼”的影響力遠不如去年,對行業的影響已經減弱。 熱:海外出口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按照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最新出爐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額達到1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1.7%;在光伏裝機再次下滑的情況下,海外市場成亮點。“國外市場成為增長點的一個關鍵原因是中國光伏行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持續對外輸出也并不奇怪。”胡鄂生分析認為,在國內補貼退坡的情況下,國外市場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說明光伏行業“獨立行走”能力已經具備,步伐將越來越快。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顯示,雖然2018年國內裝機有所下滑,新增裝機容量43GW,同比下降18%,但我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裝機國家。莞企同樣以自己的方式切入海外市場。胡鄂生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廣東五星太陽能有限公司的市場總監。去年,五星太陽能公司投建了一條250兆瓦的智能化光伏組件生產線,生產高效光伏組件。今年4月,根據市場需要,該公司再次上馬了一條250兆瓦的生產線。“我們的光伏生產線在全球處于領先水平,新的生產線主要是滿足知名品牌的OEM需要,以滿足他們拓展市場、特別是拓展海外市場的需要。”胡鄂生表示,比如,全球組件銷量拔尖的某上市企業就直接在五星太陽能生產,然后直接從東莞運到海外市場。“在未來市場布局上,我們將對部分區域的業務進行選擇性縮小,聚焦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當前我們也正積極地‘走出去’,產品也一步步走向歐洲、東南亞,乃至非洲地區。” 易事特光伏事業部總經理戴謀新說。 在產業端我國光伏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行業洗牌加速。截至2019年6月底,多晶硅企業數量停產數量已達6家,在產企業數量減少至18家。 未來,借助規模和技術等領先優勢,光伏行業將有望進一步擴大在海外市場的規模。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