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山東煙臺芝罘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
(時間:2020-12-4 8:21:37) |
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上,各種節能環保、循環經濟運作模式應運而生。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這種利用社會資金、通過市場化機制解決節能改造財政資金投入不足的有效模式,正在芝罘區逐漸興起。 作為全國29個之一、煙臺市唯一一個開展集中統一組織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試點區域,芝罘區已實施或正在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共機構達到17個,目前累計改造建筑面積12.6萬平方米,綜合節能率達到15%,生態效益逐漸顯現;到今年年底,17個項目預計節約能源費用28萬元,經濟效益不斷釋放;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的經驗模式已逐漸從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向大型國企、民營企業、產業園區推廣,社會效益愈發明顯。 以減少的能源費用支付節能項目成本 11月11日,覆蓋芝罘區2個機關集中辦公區、9個街道辦事處的供熱節能改造完成招標。在位于東山街道辦事處的供熱改造項目現場,節能服務公司正在組織對辦公樓暖通供熱設備實施節能改造。“這種供熱節能改造的最大特點是將按照供熱面積收費模式改為熱計量收費模式,在每個街道辦事處新增供熱智能節能控制平臺,實現分時段供熱、環境溫度補償控制供熱。”東方能源科技公司技術總監向成兵告訴記者。 作為中心城區、老城區,芝罘區公共機構建筑年代久遠、老舊分散,供水、供熱、電力等用能系統老化,用能效率低下等問題突出。僅以芝罘區黨政機關3個集中辦公區為例,4.5萬平方米的辦公面積每年支付的水、電、暖等費用約430萬元。 而“合同能源管理”的新模式,有效緩解了這種能源消耗。“合同能源管理,具體來講,是由第三方節能服務公司出資,對水、電、暖等設備進行節能改造,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潤的節能服務機制。”芝罘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節能科負責人尹桂波告訴記者,這種模式,實質上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業務方式。 這種既省錢又節能的合作方式,為何率先在公共機構鋪開?尹桂波表示,與大量分散的居民和企業相比,公共機構擁有便于集中管理、執行力強的優勢,在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方面的具有明顯表率和示范作用。目前,芝罘區內五洲豐、國潤銅業等能耗大戶積極借鑒相關公共機構經驗,主動引進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降低工業企業節能改造投入和設備運營成本的同時,有效提高了用能效率、深入推進節能減排。 從源頭抓起全過程控制 芝罘區共有公共機構160家,總建筑面積87.82萬平方米,涉及機關、醫院、學校、文體場館等不同類別,點多線長面廣,單位性質多元。同時,節能管理涉及發改、財政、住建、工信、機關事務等多個部門,橫跨區、街道多級行政架構,統籌協調難度較大。 如何讓這種節能新模式在公共機構高效實施? “統起來”,才能政令暢通;分清楚”,才能權責清晰。芝罘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孫麗萍務中心副主任孫麗萍向記者介紹說:“芝罘區在平行職能部門之上建立議事協調機構,全面加強對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統籌領導。同時,建立從源頭抓起、全過程控制的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出臺《芝罘區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組織實施、項目監管、運維管理、資金支付等環節作出詳細規定。 政策指引下,芝罘首批選取芝罘區檢察院、芝罘區法院、芝罘醫院等建筑體量大、能耗高、節能潛力大的公共機構作為試點,探索先行先試模式、打造節能典范樣板。其中,芝罘區檢察院作為全省首家實施“能源托管型”合同能源項目的公共機構,通過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換裝節能燈具及節水器具、改造中央空調系統等措施,年綜合能耗費用下降超過12%,總體能源利用率達98%以上,累計節約能耗費用22萬元。 針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均由社會投資的特點,芝罘區簡化審批流程、優化辦事程序,有效提高了項目落地效率。對項目立項審批實施流程再造,改變以往由發改、財政、政府采購等多個部門聯合審批模式,使項目從提報到完成招投標時間縮短了近50%。 實時能耗監測精準計算節能效益 科學監管,才能確保節能效益。芝罘區打造全過程監管平臺,通過建設公共機構能耗監測管理系統,采取實時監測、遠程控制、能耗比較等方式進行監督管理,按季度公開通報各項目節能率達標情況。 目前,芝罘區公共機構80%以上的大、中型辦公建筑、9個街道辦事處和2所醫院、學校辦公建筑實現了實時能耗監測。 為精準計算節能效益,芝罘區通過項目單位用電及其他用能發票分別計算用能量及能源費用,參照合同約定的基準能耗,按“賬單法”計算項目節能率,出具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效益分享報告。 同時,建立項目“后評價”制度,對完成節能改造并處于合同期內的項目定期開展節能效果評估評價,相關情況納入定量考核內容,督促服務公司及時做好技術整改。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