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在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上面雄心勃勃。
據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環境研究資訊中心發布的一份研究成果稱,“十二五”期間,大部分省市節能環保產業將實現成倍增長,其中目標最為保守的為翻倍(浙江、湖北、上海和河南),最具有雄心的是安徽,節能環保產業將實現14倍增長。
這份研究成果名為《諸侯崛起,掀起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錦標賽》(以下簡稱《錦標賽》)。自節能環保產業被確立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以后,地方聞風而動紛紛表示,欲將其打造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從《錦標賽》歸納的信息看,從2009年11月到今年2月,湖南、廣西、江蘇、重慶、山西、安徽、浙江、湖北、廣東、上海、貴州和河南先后發布了地方版的節能環保產業規劃。該報告預計地方十二五產值目標將大幅超越國家規劃目標。
對此,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毅表示,地方積極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愿是好的,但要借鑒同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能源產業在前幾年發展的教訓,避免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減少低水平的浪費和惡性競爭。
地方節能環保產業井噴?
目前12個省的產值目標已達到3.628萬億。
在2012年6月底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規劃》,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到4.5萬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
但現在看來,這一目標明顯保守。根據《錦標賽》,目前12個省的產值目標已達到3.628萬億,占到國家規劃目標值的80.6%。考慮到全國有31個省級行政區,還有19個省(市)尚未發布產業規劃,其中還包括北京、山東這樣的節能環保產業強區,因此地方目標將會大幅超越國家目標。
從地方2015年產業目標分解情況來看,再生資源產業基本上都排在節能產業、環保產業之前,這也符合再生資源覆蓋面廣、資源量大的現實。由于我們未來面臨著重大的資源瓶頸,再生資源產業將會大爆發。
同時,地方也紛紛提出,要將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水平作為判斷節能環保產業整體發展質量的關系,這也意味著節能環保服務業未來大有可為。根據《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規劃》的規劃,到2015年,全國節能服務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環保服務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
《錦標賽》分析,地方規劃的目標實現起來難度并不大。原因有二:一是地方都在轄區內的不同區域做了產業布局,規劃了一批相關的產業園區,而產業園區集群發展是產業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第二,大部分省市都規劃了一批重點項目,以投資為導向推動產業發展。
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看,地方的重點項目投資預期收益基本都會達到各自規劃產業的目標。
從未來地方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態度來看,預計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和北京作為第一梯隊的格局不會有變化,第二梯隊將維持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尚未發布規劃)和重慶的格局,其余地區均為第三梯隊,產業仍需進一步培育和壯大。
在第一梯隊中,江蘇尤其值得關注。截至2008年,江蘇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150億元,位列全國第一,其中節能裝備產品550億元,環保裝備產品630億元(水污染防治裝備178億元,約占全國的1/3;大氣污染防治裝備90億元,約占全國的1/3),資源循環利用900億元,節能環保服務70億元(其中環保服務65億元)。
根據江蘇的規劃,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成為新興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00億元,位居十二個已發布規劃的省份的首位。
安徽節能環保產業產值14倍增長
實現如此宏偉的目標難度較大。
《錦標賽》指出,盡管多數地方規劃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目標實現起來難度并不大,但安徽能否實現目標還有待觀察。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總銷售收入428.0億元。其中,節能裝備和產業生產總銷售收入166.9億元,環保裝備和產品生產總銷售收入29.9億元,節能環保技術服務總收入12.8億元,資源綜合利用總銷售收入218.4億元。
根據《安徽省“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到2015年,預計年產值可突破6000億元,年均增長率40%以上,約占當年GDP的25%。
其中,節能產業4500億元,資源綜合利用產業1000億元,環保產業500億元。在節能環保產業培育形成5~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以上,20家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具有一定核心競爭能力的節能環保產業大公司和企業集團。打造8個各具特色的國家級或省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基地;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行業服務體系,使節能環保服務業占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的比重大幅提高,年均增長50%左右。
對比之下不難發現,安徽是已經發布規劃的十二個省當中,目標最雄偉的一個。節能環保產業的產值從2009年的428億,到2015年的6000億,這意味著產值要實現14倍增長,年均增長率超過40%。
《錦標賽》分析,雖然近年安徽承接產業轉移力度較大,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要實現如此宏偉的目標難度較大。從安徽布局的重點來看,其主要發展的是節能產業,占據未來75%產業份額,能否實現目標主要看節能產業發展。
王毅認為,從公開的資料來看,很難得知安徽制定如此之高目標的原因。“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應制定一個科學的目標,同時應將精力更多地放在產業監管上,避免并解決一哄而上之下的價格戰引發的無序競爭。”
此外,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對本報分析,目前地方制定的環保產業相關的規劃,只是一個大概的預估。國家已經啟動第四次環保產業調查,各地環保產業的調查數據,現在還未經過國家審定,所以目前未有權威可靠的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