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十二五”節能減排任重道遠 |
(時間:2011-7-25 8:48:40) |
未來5年,中國的節能減排之路走向何方? 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導向。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是未來節能減排的主旋律。而對于企業來說,將面臨著新的發展環境和要求。 專家指出,我國“十二五”節能減排面臨著四大挑戰。 一是發展階段的挑戰。目前,中國正處在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的加速階段。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于2005年已達到50,標志著我國進入了工業化中期的后半階段。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能源需求量的持續增長,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將不斷增加。 二是能源結構的挑戰。煤炭是我國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來源。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較長時期內不可能發生根本性改變,必將帶來單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高的問題,排放總量將繼續增加。 三是技術水平的挑戰。中國節能長期跟蹤發達國家的低碳技術。我國企業的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總體水平不高,與發達國家在低碳技術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這是我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最大挑戰。 四是強制性減排挑戰。雖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過去10年中暫時沒有強制性減排任務,但國內專家都認為,這個時間節點不會超過2020年。國際社會要求中國參與溫室氣體減排或限排承諾的壓力與日俱增。 從節能減排目標上看,“十二五”與“十一五”也大不相同。“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了8項節能減排的約束性目標,其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分別減少10%。其中特別是碳排放指標的提出,表明中國將下更大決心、花更大力氣推進節能減排,決定了未來5年中國節能減排的走向,也將對未來5年中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目標是具有挑戰性的。雖然個別指標表面上比“十一五”有所下降,但完成難度將更大。因為“十一五”期間,我國節能減排力度已經很大了,容易節能的都節了,容易減排的都減了,下一步靠的是機制和技術。此外,“十二五”期間節能量的絕對值高于“十一五”。專家測算,“十二五”期間GDP平均增速分別為7%、8%、9%時,節能量分別要求為6.36億、6.55億、6.7億噸標準煤,高于“十一五”實現的6.34億噸標準煤。 雖然“十二五”期間工業能耗可能放緩,但是交通、建筑物和民用能源需求可能迅速增長,這就是所謂的“一消三漲”。 “一消三漲”的結果是,未來5年能源消費需求仍有可能保持在每年2億噸標準煤。這一巨大的需求增量,無論從我國能源供應能力、區域環境保護,還是從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實現對外承諾減排指標諸多方面看,都面臨空前壓力。 目前,我國已經開始推進節能減排幾項重點工作,包括節能重點工程、污染物減排重點工程和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其中,節能改造主要包括燃媒工業鍋爐改造工程、區域熱電聯產工程、余熱余壓利用工程、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電機系統節能工程、能量系統優化工程、建筑節能工程、綠色照明工程、政府機構節能工程、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在加快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方面,我國已經開始組織攻關高效節能、廢物資源化、零排放等共性、關鍵和前沿技術;產業化規范重點支持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半導體照明、生物脫氮除磷等關鍵技術和設備;應用方面重點推廣能量梯級利用、低溫余熱發電、高壓變頻調速、干法和半干法煙氣脫硫等節能減排技術。 面對“十二五”節能減排可能出現的新突破,央企必須高度重視以下三點。一是能源總量控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預計在經濟發達地區、資源匱乏地區,選擇高能耗企業或地區,采用能源消費預算的方式控制能源消費量。 二是碳稅或環境稅。當前,碳稅或環境稅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控制能源消費、減緩氣候變化重要的政策工具。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可能適時推出碳稅或環境稅。 三是能源價格改革。我國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尚未根本理順,能源價格不能全面真實反映能源開發、轉化和利用過程中各種內外部成本。未來5年,國家將重點推進能源價格市場化建設,理順價格傳導機制,引導合理用能。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