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合同】廣州照明協會張東升:合同能源管理成功率不足10% |
(時間:2011-7-19 10:06:38) |
所謂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種基于市場的節能新機制。其運作機制,大抵可以這樣描述: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機制。近年來,合同能源管理在照明行業興起,然而,推廣并非想象的那樣順利。廣州照明協會副會長張東升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成功率不足10%,LED照明產品的推廣寄希望于合同能源管理仍是難上加難。 節能服務公司通過與業主簽訂節能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包括能源審計、項目設計、項目融資、設備采購、工程施工、設備安裝調試、人員培訓、節能量確認和保證等一整套的節能服務,并從客戶進行節能改造后獲得的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和取得利潤的一種商業運作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的實質就是用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投資方式。”廣州照明協會副會長張東升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通常分為兩種:一是對每年節省的電費,按比例由節能改造的雙方分成,逐年返還,直至完成合同約定金額為止,合同執行周期較長;二是每年節省的電費,全額返回給LED企業,直至合同約定金額為止。這種模式回款速度快,更受LED企業的青睞。 “如果真正按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進行,提供LED服務的公司也是有利可圖的。但是事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順利。”張東升向記者透露,目前我省合同能源管理的成功率只有5%10%。其中民營企業比較好推廣,國營企業就相對比較困難。 LED照明產品因其高昂的價格,使它在廣泛推廣的過程中遭遇瓶頸。據張東升介紹,一根1.2米長的光管,需要278顆芯片,如果按芯片制造商Cree的報價,一顆芯片一塊錢算,一根燈管就需要近300元錢。而普通節能燈只要幾十塊錢。 張東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我國LED產品制造能力在全球占50%,但利潤卻是最低的一環。LED產品生產的核心技術都在國外,這是影響產品價格的主要因素。其次還有生產成本高、缺乏國家標準等因素。 據統計,目前我國從事LED的企業已達到2400多家。但令人遺憾的是,應用產品和配套企業占了絕大多數,有1700多家;其次是封裝企業,約有600家;最少的是從事外延生長、芯片制造的企業,研究單位和生產企業總共只有40多家。 一些企業因為LED費用太高而喪失了改裝應用LED的積極性。正因如此,合同能源管理便應運而生,然而它的推廣也不容樂觀。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