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煤炭】山西省煤炭工業發展開始“脫胎換骨” |
(時間:2011-6-15 9:22:21) |
山西省抓住2009年煤炭產業休養生息的難得機遇,化“危”為“機”,深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工作,使山西煤炭工業踏上了轉型跨越發展的新征程。 日前從山西省煤炭工業廳了解到,歷時兩年多的煤炭資源整合使山西省煤炭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煤炭產量持續穩定。今年1至4月,全省煤炭產量2.56億噸,同比增加18.3%。今年全省將有100座重組整合建設改造礦井投產,新增產能1億噸,全年煤炭產量預計達7.8億噸,而且今年一季度,全省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又進一步下降到0.092,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這一。山西煤炭工業步入了高效、安全的發展軌道,這要歸功于兩年前開展的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工作。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邢玉忠說,山西的煤炭工業既承載了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又承載安全生產的重任,同時又承擔著資源保護和環境修復兩大重任,這樣在多重的壓力下,迫使我們山西要進行經濟轉型。 兩年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山西的經濟帶來嚴重沖擊,從2008年10月起,占全省經濟總量80%以上的煤焦冶電企業多數停產,全省主要經濟指數下滑。與此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刻影響,我國主要能源消費產品產量增速大幅回落,能源需求快速下降,煤炭供應明顯過剩,長期沿襲的傳統粗放式煤炭開采模式難以為繼,山西煤炭工業的出路又在哪里呢?面對危機,省委、省政府站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深刻認識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給煤炭工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借鑒國內外煤炭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通盤考慮山西省當前發展與長遠規劃、轉型的成本與收益、市場倒逼與主動調整、內部優化與外在競爭等一系列關系,深思熟慮、統籌兼顧、化“危”為“機”。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于2008年底啟動實施了煤炭資源整合、企業兼并重組這一戰略性工作。 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院長趙陽升說,當時山西煤炭資源的整合,應該說恰到了一個最好的時機,煤炭因為產量不好了,銷售也不好了,這樣跟民企或者說跟一些小的企業來談各方面成本就大大降下來了。 統籌兼顧、化“危”為“機”,經過大規模煤炭資源整合、企業兼并重組,山西省煤礦“多小散亂”的局面得到徹底改變。一條條“小舢板”回爐打造,融入了煤炭“航母艦隊”,產業集中度顯著提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明顯增強,行業的話語權也增加了,山西煤炭再沒有出現過“好肉跌成豆腐價”的現象,沒有再陷入量增、價跌、收入減的被動局面。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邢玉忠說,對我們山西來說,抓住了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樣既整合了資源、減小了環境的污染,另外又提高了產能,使得產業集中度增加。 闖過險灘好行船。在更加有力的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山西省依托煤而不依賴煤,投資640億元建設的20個循環經濟園區已成為煤炭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煤制合成氨、尿素、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產業鏈已初步形成,煤制烯烴和煤制油等現代煤化工產品研發已經起步,煤機制造等非煤產業跨入快速發展軌道。 2010年,全省煤炭行業實現非煤收入2139億元,比上年增長66.98%。其中,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實現2046億元,占其總收入的比重超過56%,煤與非煤產業齊頭并進的新格局業已形成。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