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電力】“十二五”中期電力供需矛盾或加劇 |
(時間:2011-5-10 10:20:26) |
編者按 往年的4至5月正是夾在寒冬和盛夏之間,一年之中最愜意的時節之一,對于電力供應而言也是如此。迎峰度冬剛剛過去,迎峰度夏又未到來,供電壓力舒緩,不少火電廠都會選擇在此期間進行設備檢修。然而今年4月以來,陸續有省份電量告急,范圍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供需矛盾突出的江浙等東部大省,甚至還出現向湖北、湖南以及重慶等中西部省市蔓延的態勢。電力供應短缺發生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是偶然的嗎? 4月中旬,浙江遭遇自2004年以來最嚴重“電荒”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據報道,浙江全省出現了200萬千瓦至3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一季度被限制用電的企業多達50萬戶次。緊接著,相繼有報道稱,華中電網月限電量已達2000萬千瓦時,湖南、江西、重慶等多省市出現用電緊張。 與媒體頻繁“炒作”“電荒”相對應的是,國家發改委密集發布了一系列文件、通知。先是4月15日,發改委下發《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不但直言今年將是近幾年電力供需形勢相對偏緊的一年,而且強調大部分地區都會面臨這種境況。23日,全國經濟運行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在會上發言表示,由于需求過旺,部分地區煤電油供應仍出現趨緊的狀況,未來趨勢不容樂觀。25日,發改委公布2011年版本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高耗能產業的部分品種剔除出鼓勵類別。28日,發改委下發《關于印發〈有序用電管理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將從5月1日起施行。 多因素誘發用電緊張 雖然《辦法》五一后實施,但按照發改委早前的說法,年初已有20個省(區、市)實施了有序用電。那么目前的電力供應緊張究竟嚴不嚴重? 華東電監局市場與價財監管處處長劉平凡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電力情況還達不到“電荒”的級別,只能說是用電偏緊。華東電監局預計,華東地區今夏的電力缺口最高約為1160萬千瓦,而且由于華東用電峰谷差非常大,缺口時間可能不會太長。華中地區主要省份湖北電力運行情況顯示,1至3月份全社會累計用電340.34億千瓦時,累計發電只有292.93億千瓦時(不含三峽)。預計4月份,湖北電網最大負荷和統調用電量將分別增長14.6%和13.5%,如果電煤緊張不能緩解,湖北近期可能限電。 由于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去年迫于節能減排達標壓力而得到抑制的高耗能產業產能呈集中爆發態勢,因此這輪輿論多將電力供應短缺歸罪于高耗能產業的抬頭。新增高耗能項目是主要原因之一,但顯然不是全部。以地區為例,本報記者從華東電監局獲知,華東出現缺口除了高耗能產能釋放的因素,還包括水情不樂觀,導致水電出力銳減,其中受影響較大的有浙江和福建;此外,火電機組檢修和偶發事故也是因素之一。“浙江當地有4臺發電裝機總量為240萬千瓦的機組發生故障加劇了該省供電緊張。”劉平凡說。按此說法,如果沒有機組故障,浙江缺電在全國范圍內不會如此顯眼。 中電聯在4月28日召開的2011年第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與經濟運行形勢報告會上則將電力供應短缺歸咎于新增裝機容量的不足和電源投資結構的調整。國家大型煤電基地逐步開始建設和投產,但東部地區考慮環保因素,新增火電機組很少。中電聯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透露,一季度浙江新增裝機是零紀錄。“江蘇也是裝機不足,但比浙江調配力量大。另外西電東送通道在江蘇有2個落腳點,夏季可從華中調劑,壓力相對較輕。”她說。 “十二五”中期供需矛盾或加劇 為了轉變發展方式,“十一五”期間我國在優化電源投資結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風電、太陽能、核電等清潔能源投資比例快速增長,而火電投資比例快速下降,目前火電投資比例只占全部電源投資規模的四分之一。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600萬千瓦。薛靜表示,盡管風電規模大,但理想狀態下,風電有效供應能力僅為同等火電容量的40%。“增加1000萬千瓦的風電,實際只相當于火電400萬千瓦。電力有效供應能力已經在逐步下降。”她進一步預測說,下降趨勢有可能還會加快。“因為‘十二五’火電在建規模在縮小。供需矛盾到‘十二五’中期可能更加突出。浙江缺電的情況不只今年出現,可能會延續兩到三年。” 中電聯把出現電力供應偏緊的區域按特征劃分為四類:一是裝機不足的地區;二是存在結構性問題的地區;三是需要通過需求側管理加以抑制用電量的地區;四是存在水火矛盾、季節性矛盾,電煤問題等的地區。 華中省份就屬于這第四類。湖北省經信委運輸協調處處長黃志敏向《中國能源報》記者透露,來水不利和電煤短缺是湖北拉響缺電“警報”的主要因素。 這個春天,湖北因為桃花汛“失約”導致水電 “啞火”。據悉,往年三月中旬,水電就有望挑起全省的用電大梁。但今年以來,湖北省降水普遍偏少。據4月28日湖北省氣象局消息,今年3月份以來,湖北北部總雨量與歷史同期相比,偏少六成以上;南部總雨量偏少五成以上。另外,湖泊、水庫面積均低于近10年同期平均值。其中,丹江口水庫面積較上年同期減少30%左右。 “再加上相較往年,煤源不足和煤價高漲這兩個傳統因素在今年更為突出,所以連迎峰度春的形勢都不容樂觀。” 據介紹,湖北省傳統的電煤主供省份包括河南、山西和陜西,其中,河南和陜西的電煤供給占到全省外調量的3/4左右。但今年河南和陜西的電煤都忙于“自保”,“我們在外面跑煤的時候還碰到了來自河南的跑煤人。”黃志敏向記者表示,傳統產煤省份的資源供給量正在減少,“他們自己都吃不飽,又怎好照應我們?” 4月16日,河南省電力公司稱,受電煤供應不足和部分發電機組長期停運等因素影響,預計今年迎峰度夏期間,河南電網最大供電缺口將達485萬千瓦。而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的煤炭資源雖然豐富,卻主要運往北方地區。“山西的煤炭走大秦線保供去了京津唐等地,輸送給湖北的電煤份額占比很小。”黃志敏告訴記者,內蒙古和新疆更非傳統主供省份,運距遠且量有限,只能起到一點點補充作用,“幾乎相當于沒有。” 結構性調整或治缺電 湖南、湖北、山西、河南等中部省份齊齊拉響缺電“警報”,讓很多人回想起2004年那場席卷全國的“電荒”。薛靜也不忘在二者間做了比較。今夏或現大范圍用電緊張,在她看來目前的情況較之7年前有很大的不同:“2004年我稱之為總量缺電,而現在是結構因素造成的。即煤炭外運通道和跨區輸電網絡建設不到位。”湖南、湖北受限于北煤南運通道的缺失,新增火電裝機出現瓶頸,此外三峽新增容量也開發殆盡,隨著兩省需求高速增長,往日的水電大省也自保不利成為必然。針對山西、河南兩個中部產煤大省大規模缺煤停機的現象,薛靜分析說,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上調包括兩省在內的十六省的上網電價,但仍不能解決電企長期虧損的問題。在市場煤,計劃電的背景之下,兩省當地火電上網電價原本是坑口電價,即使提價還是很低。最后導致煤炭企業沒有動力供應當地電廠,而是外運出省。 湖北省經信委副主任劉進文也贊同運力與煤炭資源配置不均引發用電緊張的觀點。他建議,盡快打通西北煤炭進入中部地區的鐵路運輸通道;增加輸電能力的建設,讓“輸煤”與“輸電”并舉。 目前特高壓建設雖然已被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但由于仍存在多方爭議,審批的節奏非常緩慢。中電聯發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全國電力供需與經濟運行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電網投資同比下降5.9%,延續了上年的下降趨勢。薛靜表示,“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是分省的骨干電網,不像特高壓有爭議,所以投資步伐很快。據其預測,電源電網建設不配套的矛盾將在“十二五”中期集中體現。她舉例說,重慶一季度也出現用電偏緊,而重慶火電占比很高。國家規劃新疆往重慶輸煤的鐵路已經開工,但電網公司規劃的西北向四川、重慶輸電的特高壓項目卻遲遲未獲批。“(特高壓)電網兩年多就能建成,如果及時獲批,到2013-2014年就能緩解用電緊張。” 長期來看,“輸煤”“輸電”通道或是從根本上緩解和解決電力供應短缺的方法。但如何規劃和建設,以及何時開始建設卻是一個需要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相對花時間的過程。然而,用電緊張卻是一個需要迅速應對的緊迫局面,套句時下流行的話說,你管與不管,電力短缺都在那里。因此前文提到的發改委打出的一組組合拳就有了特殊的意義:一面用產業結構調整目錄繼續限制和淘汰高耗能過剩產能,一面用有序用電管理方法保障居民和重點行業用電,以解燃眉之急。 按照上述文件,各地相關部門需在5月底前將有序用電方案報國家發改委備案。而據本報記者了解,電力供應缺口較大的省份已早早地動了起來。記者從華東電監局獲悉,華東地區四省一市有序用電方案均已基本制訂完畢,方案的制定都是聯系當地實際,與各部門充分溝通過了的。除依國家規定,保障居民與重點用戶的供電外,將對高耗能企業進行排序,根據各地供需情況分時段對其供電。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