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專訪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 "十四五"期間光伏有約30GW增 |
(時間:2019-12-11 9:52:57) |
光伏行業經過10余年的不斷創新,成本下降了90%的同時,更實現了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過去連續三個五年計劃都大大超出規劃目標。進入2019年末,能源主管部門目前已經啟動“十四五”的相關規劃,目前處在重大問題的前期研究階段,業內對2020年整個規劃編制程序翹首以盼。 事實上,對于光伏行業來說,“十四五”時期,平價上網已經不是最終的目標,如何獲得可持續的發展空間,才是整個行業關注的重點。 正如——穩步發展,便是近日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得較為頻繁的一個關鍵詞。 光伏行業穩步發展 2019年是光伏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迎接平價上網的挑戰、降低成本、提升產品效率等成為產業發展最為關注的問題。 光伏平價時代的到來,也代表著政策進入到良性循環的過程,不過,在高紀凡看來,平價的項目落地并不代表著“萬事大吉”。 “光伏能源、電力、能源行業,即使到了平價時代,依然會朝著電網體系邁進。”高紀凡表示,未來光伏行業在具體的實施方案上,需要繼續做好政策規劃。 關于業內比較關注的規模問題,高紀凡認為,在行業迎來平價時代之后,行業規模將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這不符合電力能源的特征,光伏行業進入穩步增長的態勢。” 高紀凡表示,“中國的光伏市場在‘十四五’期間應該以50G瓦為起步,然后以每年增長10%左右的態勢發展,預計增長到70-80G瓦是比較合理的。” 事實上,光伏產業從未停止技術創新的腳步,未來的行業發展中,光伏行業無需外部壓力的推動,依然會通過技術創新繼續帶來成本下降。 如果以往“穩定運營”是對光伏行業的最高評價,那么未來的光伏行業將不止于此。 高紀凡用“協同發展驅動技術進步”來形容未來光伏的發展走勢,他指出,未來行業需要借助技術進步,用智能化技術把發電、儲能、配電、用能和控制結合起來構建在一起,再配合政策規劃,助力行業穩健發展。 行業拒絕“冷熱病” 穩健發展的“穩”,除了體現在規模的穩步增長外,更體現在行業的健康發展,二者結合,才是“穩”的真正要義所在。 高紀凡指出,以往的光伏行業中,多數企業犯了忽冷忽熱的“冷熱病”,即發展動向多少會受補貼政策及貿易政策的影響,其結果就會帶來產能的不穩定性。 針對這種現象,高紀凡將光伏行業以“年齡階層”作類比,他認為,以往的光伏行業處在孩童時期,天氣轉涼就很容易引發流行性感冒,但進入到2019年,高紀凡認為這一年光伏行業轉入成年期,行業已經能夠坦然應對補貼政策、貿易政策的影響,企業也具備了足夠的“抵抗能力”。 此外,行業步入成熟期還體現在企業在技術上的微創新,今年開始,部分企業相繼推出大尺寸硅片,針對不同企業推出不同的尺寸的現象,有業內人士提出行業存在標準缺失的質疑。 基于此,高紀凡認為,技術創新是光伏行業本身的工藝特征,硅片尺寸帶來的創新,為整個制造以及系統成本的下降和效能的提升帶來了改變,在高紀凡看來,行業標準的問題無須擔心,一切只需交給時間。 “行業總要經歷差異化的進程,當走到一定程度后,最受用戶歡迎的產品就會成為行業標準甚至國際標準。”高紀凡調侃,因為市場是最聰明的,時間會給你答案。 戶用光伏需服務機制助力 早在20年前,高紀凡就曾夢想將光伏和屋頂結合,發愿讓每個老百姓都用上太陽能發電。 作為清潔能源的一大民生工程,戶用光伏對終端老百姓來說,在家庭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紀凡在走訪中欣慰地發現,部分農村戶用光伏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更直觀的當然是經濟上的改變。 然而,事物總是存在兩面性,戶用光伏售后問題亟待解決。 高紀凡指出,戶用光伏中,真正以原廠產品做原裝成套系統的比例不到20%,80%采用的是拼裝。拼裝帶來的隱患包含部件質量參差不齊、安裝缺乏系統性管控以及售后服務沒保障三大根本性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戶用光伏的售后服務長達20-25年,工作量之大可以想見,而老百姓經常會遇到發現問題卻找不到對接人的情況。 80%的拼裝比例數據讓高紀凡意識到,這需要一個龐大的服務機制作為支撐。 天合光能構建了一個基于太陽能發電的互聯網智慧平臺,連接了包含公司的客戶共計6萬戶,可對戶用光伏進行時刻監測,這便是天合光能正在與合作伙伴共建的服務平臺。 “我們希望為光伏行業的戶用光伏也做點貢獻。”高紀凡表示,只要線上的互聯網平臺連接之后,比老百姓更早發現問題,并給到解決方案,只有售后及時,維護起來才安心。 “讓每一個老百姓都能成為太陽能發電的受益者。”是高紀凡的初心,也是他對未來戶用光伏發展的期許與愿景。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