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性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寒潮”、實體經濟受到的沖擊和影響日益明顯的背景下,考驗著企業和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意識,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危機下企業更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政府分憂,為保就業、保民生、保增長作出應有的貢獻。 黃鳴呼吁企業及企業家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黃鳴說,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千千萬萬的企業和企業家奉獻了赤誠的愛心,體現了企業和企業家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這場金融海嘯面前,企業和企業家要繼續發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盡最大力量,承擔社會責任。
黃鳴沒有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據了解,今年的皇明集團將重點打造返鄉農民工“回爐再造”工程,逆勢擴招3萬名員工,以行動履行一個企業家的企業社會責任。
“經濟波動,社會穩定至關重要。”黃鳴認為,裁員其實是把雙刃劍,從賬面上看,裁員可以使當下的成本快速下降,但是裁員對于企業全體員工士氣的打擊、對組織能力的傷害、對組織運營系統的負面沖擊是非常嚴重的,可以說是不可挽回的損失。“不管從國家、員工的利益,還是從企業的利益,不減員都是應對金融危機的上策,是攜手走向春天的凝神聚力之舉。”黃鳴說道。
黃鳴表示,企業要在金融危機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在逆勢中發展。要“強身健體”,練好“內功”。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加強風險管控,強化內部管理,實施精細化管理;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向內部挖掘要效益,向自主創新要效益,向結構優化要效益,向價值管理要效益,向增強國際競爭力要效益,向可持續發展要效益,發現新的利潤區,培育新的增長點。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黃鳴認為,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蔓延這一嚴峻形勢,我們企業家要增強戰略思維、要有長遠眼光,不僅不裁員、減薪,而且要逆勢擴招,這也是企業“休養生息”、“儲備力量”的最佳時機。在經濟嚴寒中,只有與員工真正共患難,才能為未來發展儲備力量、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譽,為東山再起打下堅實的基礎。
黃鳴告訴說,2009年皇明集團計劃擴招員工3萬人,其中返鄉農民工“回爐再造”工程是重要渠道之一。“通過培訓,提高技能,提高素質,成為皇明發展的中流砥柱”。
談到拉動內需,黃鳴打比喻說,足球、籃球運動員在零下七八度比賽時,只穿著一件秋衣和一件運動衫,下面恨不得穿短褲,但還是滿頭大汗,一點兒也不感覺冷。“企業在冬天也是如此,不能光想著穿棉襖、被動地靠捂熱取暖,更要主動出擊,自己活動起來,內動拉動外動,上賽場去拉動市場。”黃鳴說,通過有針對性地研發、針對性地研究,進行人才的培訓,用長遠的眼光看市場。讓這一切都得活起來、運動起來,這樣企業也熱了,市場也熱了。
黃鳴告訴說,皇明集團現在正在全面啟動農村市場,開展以舊換新活動,“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燒得正旺,企業滿頭大汗。這樣企業不需要穿棉襖,不需要貓冬了,自然也就拉動了市場的內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