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人物】專家:中美新能源合作存在廣闊空間 |
(時間:2011-9-29 13:53:06) |
“盡管中美出發點不同,但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的方向上是一致的。”9月22日,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正式開幕,帶領同濟大學代表隊參賽的譚洪衛教授在賽場上對記者說。 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由美國能源部發起,2002年在美國華盛頓首次舉辦,迄今已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國家成功舉辦了5屆。來自世界20多所大學的代表隊參加了本屆比賽,上海同濟大學隊代表中國參賽。 該賽事是將太陽能應用、節能減排與建筑設計緊密結合的國際性大學生實驗競賽,通過綜合10個標準的單項比賽評比最終確定總體排名,被譽為“太陽能界的奧運會”。本次競賽最終結果將在10月1日揭曉,截至記者發稿時,同濟大學代表隊的綜合排名為第二。 譚洪衛教授說,此次同濟大學代表隊參賽有三個理念:促進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發與市場接軌,實現成果轉化;改變過去單學科作戰的傳統,實現多學科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他透露,同濟大學代表隊為這場賽事已經準備兩年。 gesep全球節能環保網在“綠色經濟”、“綠色生活”成為當今世界主流的同時,各國新能源產業卻面臨成本太高而難以普及的局面。美國最大的單晶硅(太陽能設備的核心材料)生產商道康寧公司公共事務主任杰羅德對本報記者說,包括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在美國大規模普及仍有不小的困難,因為美國化石能源價格低廉,而太陽能發電成本總體還是比較高。道康寧公司也是此次賽事的最大贊助商。 杰羅德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關鍵:首先是政府政策支持,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后,就力推“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美國各州也有鼓勵新能源的應用政策,比如稅收優惠、綠色電價等;其次,就是技術提升,降低成本。他說,隨著這個行業的迅速增長和成熟,目前太陽能成本正在下降,預計在2015年左右,全世界三分之二太陽能生產成本將基本與化石能源持平。 針對有些美國國會議員對中國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批評,譚洪衛說,新能源生產成本高于化石能源,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和支持,很難與市場接軌。事實上,無論是歐洲還是日本,新能源發展背后都有政府的大力補貼和支持。杰羅德說,對于國際盛行的新能源產業補貼的做法,美國必須理解和適應。其實美國對許多類型的能源生產都進行了補貼,只不過由于利益集團的影響,對各個產業的補貼并不平衡。他透露,道康寧公司在50億美元的研發和生產投入中,享受了1.5億美元的稅收優惠政策。 譚洪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中美在新能源發展的出發點上有所不能,但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他說,中國目前已經很迫切地感受到了能源緊缺的威脅,如果不推廣新能源,未來經濟發展將會受到很大掣肘;而美國則不同,美國能源儲備豐富,化石能源價格低廉,美國人在能源方面并沒有太強的危機感。但美國從未來產業的領先地位、搶占國際標準制定的制高點、掌握產業主導權等“政治考慮”出發,力推新能源戰略。 杰羅德說,中國無論在新能源使用市場還是在生產能力上,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未來美國也將成為第二大市場。他認為,中美之間在新能源的合作上存在廣闊的空間,比如現在中國是最大的太陽能設備生產國,但使用的單晶硅卻大部分進口自美國,“這就和汽車生產一樣,不同的部件可能來自世界許多國家”。 據悉,下一屆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將于2013年在中國山西舉行,賽事由中國國家能源局、美國能源部聯合主辦,北京大學承辦。這將是“太陽能界的奧運會”首次進入中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