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推進”“賦能合作伙伴,大家共同成長”“強化供應鏈整體競爭力,為協同減碳做出優秀示范”……作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上,減碳生態圈建設始終被置于重要位置。
事實也證明,施耐德電氣致力于匯聚上下游之力共同走綠色可持續之路。從2021年,施耐德電氣啟動了供應商“零碳計劃”,截至今年7月,施耐德電氣已借助該項目幫助全球供應商平均減碳20%。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供應商的減碳成果尤為顯著,平均減碳21%,略高于全球水平。
探尋施耐德電氣推動產業鏈共同減碳的底氣,記者發現,賦能的前提是自身的硬實力。
作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客戶提供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從施耐德電氣進入電氣領域以來,從中壓到低壓、強電到弱電,從硬件到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覆蓋了能源管理的全過程。
雙重優勢成了施耐德電氣在綠色低碳之路上先行一步的重要保障。借力數字化、能源管理等技術,其實現了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精益管理,打造了涵蓋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交付、綠色運維的端到端綠色供應鏈。
作為綠色先鋒,施耐德電氣早在2002年就將可持續納入核心戰略;2005年還推出了可持續發展的量化評估體系,該體系包含十多項量化目標,每三到五年更新。通過供應商“零碳計劃”到2025年實現全球前1000位供應商運營減碳50%,就是其目標之一。
施耐德(北京)中壓&低壓電器有限公司,正是施耐德電氣踐行可持續發展的代表之一,除了獲評工信部“綠色工廠”,其低壓工廠還是施耐德電氣“零碳工廠”以及鈦和認證“零碳工廠”。
工廠解說員介紹,“我們工廠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工廠屋頂安裝了目前公司內部最大的光伏項目,年發電量超230萬度,承擔了該工廠每年30%多的能源供給,減少碳排放1540噸。我們還利用微電網技術進行智能調度,利用更多的綠色清潔電能,提高用電可靠性、彈性和安全性,優化了能源成本,不僅對環境更加友善,也提升了經濟效益。”
除了工廠生產、運營流程的綠色低碳運轉,產品設計中也融入了綠色低碳理念,從源頭開始降低碳排放。在工廠一層展示廳,顯眼位置擺放著常用于配電站的一些大型開關柜和環網柜。解說員說道:“過去電氣行業常用的絕緣介質是六氟化硫,它是一種溫室氣體,溫室效應高達二氧化碳的2.35萬倍。而我們創新的無六氟化硫環保氣體開關柜使用干燥空氣替代了六氟化硫,助力降低碳排放。我們新的環保氣體柜現在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推廣,幫助用戶降低碳排放。”

施耐德電氣無六氟化硫環保氣體開關柜
另外,在柜子表面的設計、柜體材質的選材方面,施耐德電氣也通過在西安的綠色產品設計研發中心,逐步用可回收材料替代不可回收或者回收難度比較大的材質。
同樣獲得工信部認定的“綠色工廠”,施耐德電氣共有15家。在中國的29家工廠和物流中心中,施耐德電氣還有17家是“零碳工廠”、12家“碳中和”工廠。此外,憑借杰出的端到端綠色供應鏈管理成果,施耐德電氣已連續8年入圍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并在今年攀升至榜首。
然而,獨木不成林。回顧施耐德電氣在綠色低碳領域的成績,施耐德電氣全球供應鏈中國區采購副總裁龔劍峰說,碳中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生態鏈上的各方密切協作。
龔劍峰指出,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更多來自供應鏈的壓力,上下游產生的碳排放往往比自身更多。以施耐德電氣為例,自身工廠的碳排放在整個供應鏈中只占10%,而90%的碳排放來自上下游。因此,企業必須將整個產業鏈的關鍵流程納入規劃,包括原料選取、產品制造、運輸、使用和回收等環節,才能真正邁向碳中和。
基于此,施耐德電氣于2021年啟動了供應商“零碳計劃”,并提出目標:通過提供技術指導、咨詢服務等方式,幫助全球前1000位主要供應商到2025年將其運營所產生的碳排放降低50%,其中包括中國230家核心供應商。
截至今年7月,兩年時間里,施耐德電氣已幫助全球供應商平均減碳20%。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供應商的減碳成果尤為顯著,平均減碳21%,略高于全球水平。
數字中凝聚的是合作伙伴實實在在的成長。天津津榮天宇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津榮天宇”)便是施耐德電氣供應商“零碳計劃”的杰出伙伴。
“自從2021年加入‘零碳計劃’以來,我們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頂層規劃和目標,制定了分階段實施的行動路徑。”談及在減碳方面的探索,天津津榮天宇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興文感觸頗多。
他表示,在此期間,施耐德電氣為津榮天宇分享了“綠色經驗”,組織了培訓,提供了理論、技術、資源和現場的支持,讓我們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減碳、有哪些行為能做到減碳。在施耐德電氣的幫助下,津榮天宇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頂層規劃,采用了施耐德電氣基于EcoStruxure Power架構的軟硬件綜合解決方案,融入了多項節能減碳技術,包括EMS能源管理系統以及先進的配電設備;施耐德電氣還根據津榮天宇關鍵設備設施用電特性,在渤龍湖工廠現場部署了工廠級、產線級和設備級的能耗數采模塊,能夠實現小顆粒化多維度的能耗實時監控;而能源管控系統則對各能源子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成本、能源經濟和環境效果等關鍵指標進行運營分析,EMS管理系統與制造MES系統形成數據對接,這樣就能夠實時監控每小時產出的能耗,輔助開展生產運營管理決策,發現問題及時優化。

津榮天宇MES智能數字化終端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2年底,津榮天宇每億元銷售額的碳減排量由2019年的784.6噸降至2022年底的610.4噸,整體降幅達22.2%;按照目標,津榮天宇到2025年將實現較2019年的碳減排量達50%。
憑借優秀的減碳成果,津榮天宇在2022年施耐德電氣發起的“減碳大師”項目中,成為首批“大師”中的一員,承擔起生態圈減碳“引領者”的角色,帶領更多企業步入減碳快車道。
津榮天宇還借助施耐德電氣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提質增效,大大強化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比如,我們贏得了與北京施耐德電氣的合作、與上海施耐德電氣的合作項目、以及與法國模具研發中心的合作項目等等。”孫興文舉例,綠色低碳實踐大大提升了公司與施耐德電氣合作的緊密性。
在龔劍峰看來,津榮天宇作為施耐德電氣“減碳大師”的一員,為其它的供應商伙伴樹立了標桿,也能更好地幫助施耐德電氣推進“零碳計劃”。龔劍峰同時提出,施耐德電氣的目標是:到2040年,實現端到端價值鏈的碳中和;到2050年,實現端到端價值鏈的凈零碳排放。
“包括津榮天宇在內的核心供應商是我們端到端價值鏈減碳中的重要一環,是我們實現減碳承諾不可缺少的力量。”龔劍峰表示,“零碳計劃”為期五年,目前剛好賽程過半。事實證明,在過去2年半里制定的項目計劃、管理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將繼續推進下去。未來“零碳計劃”還將針對不同階段的供應商,提供更多定制化的賦能措施。
“期待在2025年實現助力1000家供應商達成減碳50%的目標,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綠色戰略,賦能端到端供應鏈和更為廣泛的生態圈,實現更全面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展望未來,龔劍峰說道。(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