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聚焦節能低碳技術 美的樓宇科技亮相上海國際碳博會 |
(時間:2023/6/15 11:29:48) |
作為國內首個以“碳中和”為主題的博覽會,“2023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上海國際碳博會”)于6月11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啟幕。
上海國際碳博會以“走向碳中和之路”為主題,聚焦節能低碳技術、產品與成果展示,搭建全產業鏈各類主體對接、合作、交流的公共平臺,推動碳中和相關技術推廣應用和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
上海國際碳博會由主題展覽、系列論壇和貿易對接三部分組成,涵蓋能源轉型、節能增效、循環經濟、實踐探索、低碳服務、低碳交通六大板塊,共有600余家企業參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綠色發展的踐行者,依托iBUILDING美的樓宇數字化平臺,美的樓宇科技在上海國際碳博會期間發布iBUILDING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iBUILDING產品碳足跡管理平臺兩大綠色低碳解決方案,并與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南德認證檢測(中國)有限公司、必維集團等合作伙伴舉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碳足跡管理解決數據采集難題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全球低碳的大背景下,我國也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各行業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清潔生產理念,加快綠色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型。
一方面,企業需要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自身降本增效,同時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正在加速形成,歐盟、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提出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清潔競爭法案(CCA)等都對出口國產品的能效水平和碳足跡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利用效率已成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加強碳管理是提升競爭力的必然途徑。
企業需要降低產品的碳排放,產品出口也要求標明碳足跡,這一切都要以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跟蹤管理為基礎。對于制造企業來說,產品從原料獲取到生產、分銷運輸,再到使用、廢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一定的碳排放,由于環節多、周期長、標準不統一,碳數據的有效采集、高效核算、分析、認證成為難題。針對這些痛點難點,美的基于自身綠色戰略實踐經驗,以及在能源業務領域的專業優勢,運用數字化手段,搭建iBUILDING產品碳足跡管理平臺,涵蓋產品管理、碳足跡填報管理、分析、報告以及一體化認證等六大功能,幫助企業節省時間成本,提升競爭力,并為后續供應鏈的低碳優化管理提供數據量化依據。
“美的樓宇科技搭建iBUILDING產品碳足跡管理平臺,幫助企業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數據實時采集、查詢、一體化認證。該平臺擁有產品碳足跡建模、產品碳足跡分析、供應鏈管理、碳足跡報告管理、碳足跡認證管理等多個功能模塊;并與SGS、TUV南德等認證機構形成戰略合作,系統支持生成面向不同認證機構要求的核查報告。”美的樓宇科技研究院解決方案高級架構師李嘉成介紹。
虛擬電廠運營保障電網穩定運行
在新能源發電側則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的難點,以新能源為主體意味著發電端不確定性增強,在酷暑高溫天氣等用電高峰期可能出現電力緊缺局面。在國家政策的引導支持下,隨著用電設備智能化普及,負荷數字化管理讓每一棟樓宇參與電力需求響應成為可能。
“本次正式發布的iBUILDING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便是基于美的在全國商業樓宇大量的中央空調系統,助力電力系統削峰填谷。同時,通過MBT能效管理解決方案加快水冷式空調系統的接入,持續擴大平臺可調負荷容量,為保障各地有序穩定供電提供新路徑和有效范本。”美的樓宇科技研究院數字化生態與交付行業咨詢專家黃耀鋒表示。
據悉,美的樓宇科技已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就“虛擬電廠–空調負荷柔性調控”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參與國家電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空調負荷柔性調控專項行動。iBUILDING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預計在今年夏季在浙江省正式投入運行,助力浙江電力系統進行削峰填谷,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效率。
今年2月,美的樓宇科技在TRUE大會上“GREEN FOR ONE”“雙碳”目標,以iBUILDING美的樓宇數字化平臺為依托,為建筑提供全鏈路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全行業綠色低碳解決方案,助力各界應對低碳產業轉型挑戰。
此次iBUILDING虛擬電廠運營管理平臺的發布,不僅將大力推進負荷管理數字化改革,協助電網實施精準需求響應措施,為保障各地有序穩定供電提供新路徑和有效范本。對于美的而言,也是對“設備+數字化平臺”組合發展的創新探索,深度踐行“GREEN FOR ONE”“雙碳”目標,為綠色城市和低碳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隨著國家支持虛擬電廠的政策利好頻出,我國虛擬電廠未來的發展空間將十分廣闊,以美的樓宇科技為代表的負荷聚合商可以通過解決商業樓宇建筑峰值負荷、暖通系統節能改造等項目來創造價值、獲取收益,使之成為一套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企業用戶等參與者也可以在降低用電成本的同時獲得補貼收入,實現多方共贏。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