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曹仁賢:“節能”能否有效“減排”? |
(時間:2019-9-10 8:04:15) |
作為一項能源政策,“節能減排”在我國被推行多年,其帶來的直接成果是我國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單位GDP能耗也在逐年下降。誠然,節約能源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非常重要,但我們的能源消費總量一直在攀升,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增無減,空氣污染治理任務依然繁重。 節能只是“節流”,我們能不能另辟蹊徑,找到更好的方法? 我們承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如超超臨界技術讓鍋爐燃燒更高效,特高壓直流輸電讓電能損耗更小,變頻調速技術讓旋轉負荷更省電等,這些節能措施對能源利用率提升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這一系列節能舉措對減少排放來說,效果并不佳。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近年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升高,2010年排放105億噸,2014年123億噸,估計2018年超過140億噸。 盡管我國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在逐年降低,但是貢獻主要來自作為分母的GDP總量高速增長帶來的稀釋(分母變大的速度大于分子變大的速度),實際上排放總量還在持續攀升。由于節能是一項漫長的創新活動,節能措施對減排的貢獻度逐步到了瓶頸。我們可以設想,即使能源利用效率達到100%,如果我國能源結構里大部分能源仍然是化石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怎么會減少? 為確保兌現對國際社會做出的2030年左右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峰和強度大幅下降的承諾,我們需要以更大的緊迫感推行更有效的減排行動,實際上優化能源結構帶來的減排效果已經逐年顯現。 2018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高至14.3%,2020年占比15%的目標完成在即,這一成績大大延緩了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上升,也對空氣質量改善做出了突出貢獻。能源革命的本質是主體能源的更替,所以持續推動能源生產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占比,才能事半功倍。 開源節流,重在開源。“節能減排”固然有其價值,“結構減排”未來將會更加迫切和重要。 (作者為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