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視野】中國正面臨16.5億節能燈“回收之窘” |
(時間:2013-5-13 8:59:06) |
我國已成世界最大節能燈生產國,國內回收處理設備卻面臨大量閑置。 從2008年起,國家為實現“節能減排”目的,通過財政補貼來大規模推廣使用節能燈。在數年之后,節能燈的普及率確實大幅提高,但一個問題隨之而生回收處理。有專家指出,雖然節能燈有著節約能耗的優點,但是如果回收處理不當,其內部所含的重金屬,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筆者走訪發現,相對于節能燈的推廣,回收產業鏈的建設相對滯后,大型回收企業的處理能力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如何回收,如何與處理企業銜接,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呼吁,如不盡快完善回收處理機制,曾經為了節能減排而被普及到千家萬戶的“環保產品”有可能成為嚴重的環保問題。 節能燈直到現在還是政策的寵兒,緣于它誘人的優點:發光效率是白熾燈的6倍,使用壽命比白熾燈多4~6倍,卻比其省電60~80%,更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現狀 每年進行推廣并進行補貼 目前現狀是政府和企業都不惜余力去推廣和銷售節能燈產品,并取得了不錯成績,但在回收方面卻并不能與推廣力度相匹配。 廣東省節能協會一位邱姓工作人員透露,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每年都會下發“高效照明產品(節能燈)推廣”的文件給全國各地政府,要求推廣節能燈,并規定任務量。 據廣東省經信委官方網站的《2012年廣東省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實施方案》和2012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節能燈推廣的通知顯示:2012年計劃在全國推廣節能燈1.5億支以上,其中廣東省的高效照明產品推廣任務為500萬支,推廣給居民用戶補貼50%,大宗用戶補貼30%,補貼力度很大。 但在這篇全文4699個字的方案,大部分都在講推廣,僅有162個字講到了廢舊燈管回收,表示要給予相關責任人一定優惠和獎勵,建立回收點、回收站、回收集散中心三級回收體系,將節能燈統一運回指定處理點委托有資質的企業進行處理。 與詳細的推廣條款相比,在對回收方面的規定上缺乏監督和實踐的具體細節。 對企業而言,節能燈的銷路一直都不錯。多家大型節能燈生產企業均向筆者表示,目前的市場前景依然很好,銷售都不成問題,自然也會不遺余力地生產。 相關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自2008年我國政府開始大規模推廣節能燈至今,我國早已成長為世界節能燈第一生產國,保守估計,每年國內的節能燈產量至少達到10多億支,其中約三分之一的產品在國內被消化了。 即使以最小的產量10億支節能燈來計算,每年的內需也達到了3.3億支。但如此龐大的使用量,帶來一個問題這些節能燈在報廢后,如何處理? 污染 隨意丟棄易造成汞含量高 節能燈究竟會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有多大的影響? 廢棄節能燈對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其內含的重金屬汞。 上海照明學會理事長俞安琪認為,網上流傳一支節能燈可污染180噸水的說法過于夸張。他介紹,能污染180噸的水只成立于節能燈生產使用“液態汞”的時代,當前絕大多數的生產企業都使用固態汞,只有極少數企業還用液態汞。固態汞在節能燈生產過程中和常溫常壓下基本不會溢出汞。 他說:“采用固態汞的節能燈在使用中,通過燈絲的加熱和電場激發,緩慢地溢出汞形成氣體放電,節能燈若打碎了,這部分溢出的汞就會跑出來污染環境。但是,現在每個節能燈總的用汞量僅為2mg左右,在節能燈打碎后也不會全部跑出來,跑出來污染環境的汞大約為1.5mg~1.8mg,將污染大約30噸左右的水。”這個數字比以前采用“液態汞”的節能燈造成的污染小很多。 “固態汞”只要不揮發溢出就不易對人體造成傷害,但是當揮發溢出后被動、植物吸收,汞在動、植物中就會積累,形成比周圍環境高十幾倍到幾十倍的濃度,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而造成危害。自然界的煤中也有汞,火電廠燒煤過程汞揮發量的積累也不少。 污染小并不代表不污染。俞安琪說,目前的問題是,假如將很多節能燈都丟棄集中在一個地方必然會造成污染,人類活動往往集中在一定的區域,這便會造成局部地區汞的含量特別高。因此,俞安琪認為國家特別需要建立相應的“有償”回收機制,將廢棄的節能燈回收利用。 企業 回收難要送小禮品給居民 據粗略計算,由于沒有完整廣泛的回收機制,5年來積壓下來的節能燈最少有16.5億支,但節能燈回收工作卻步履蹣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廣東省節能燈推廣的中標企業被要求必須有回收機制,但當筆者撥通相關聯系電話,要求就“節能燈回收”進行實地走訪時,5家中標企業中的3家都拒絕接受采訪。 為了尋找回收企業,筆者曾撥通廣東省照明電器協會的咨詢電話,無果。飛利浦照明、歐普照明和品上照明通過服務電話回應“節能燈回收的狀況”,僅有歐普照明在上海的小區門口和公交車站設置了“600多個回收點”,其他企業均無節能燈回收服務。 即使對于那些已經開展廢棄節能燈回收的企業,回收工作也是一個難題。 廣東美的照明電氣制造有限公司“2012節能燈推廣”負責人李三龍在采訪中無奈表示:“節能燈回收最大的困難就是老百姓意識淡薄。”為了回收節能燈,美的常常通過“以舊換新”以及贈送小禮品的方式刺激居民送來廢舊燈管。 而歐普照明招募大學生志愿者,進入社區宣傳回收理念。除此之外,在社區內放置專門的節能燈回收點,統一建立整個回收機制體系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歐普發給本報的資料稱,該公司經過實踐發現自身單獨將廢舊節能燈回收箱放入社區“非常的難”,最終只得聯合上海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達成此事。 困境 處理企業嚴重“吃不飽” 回收困難,必然影響到了國內為數不多的現有處理企業:一些大型的節能燈處理企業,其回收處理能力卻一直處于大規模閑置狀態無節能燈管可以進行處理。 廈門通士達是國內燈管回收處理能力較強的企業,其事務主辦專員陳蕃武告訴筆者,通士達自2008年從瑞典引進了MRT廢舊燈管回收處理系統,該系統至今仍在國內廢舊燈管回收領域高居前沿。系統經過破碎、篩分等前處理工序,經分流器將汞和玻璃、熒光粉等其他廢物分離回收。當時,通士達公司總共買了兩套回收系統,價值2600萬元,其初衷是“吃掉”整個福建的廢舊燈管,但事實未能盡如人意。 陳蕃武介紹,通士達每生產100支燈管,約報廢5支,1年下來,大約有220噸的淘汰燈管,MRT設備引進后主要“消化”本公司的報廢品。在年處理能力可達3600噸的兩套MRT系統面前,220噸的數量只是“小兒科”。 “開一套系統,上午和下午各開一個小時,就足夠處理掉公司內部產生的淘汰燈管。”陳藩武說。 為了充分利用MRT的剩余產能,通士達公司動了一番腦筋。 去年8月份,通士達公司拿到危險廢棄物經營許可證,開始“吃單”,從那時開始,通士達陸續和其他燈具生產企業簽訂合同,負責處理它們生產過程中被“剩”下來的燈管,包括節能燈,但因為企業多積攢一年的淘汰品才會送過來回收,故通士達的MRT目前還處于不完全運轉狀態。 企業的淘汰品可集中處理,那么居民產生的廢舊燈管該怎么辦? 陳蕃武稱,民用節能燈管廢舊品過于分散,回收需要龐大的人力資源,大規模處理廢舊品又會帶來巨額的設備運轉成本,在這個層面,只有政府才能牽頭,企業做不到。 武漢 立法要求社區回收節能燈 在近期,武漢市出臺了專門條例,對廢舊節能燈回收處理作出了規定。 根據這一條例,武漢市將鼓勵和支持有資質的節能燈管處理企業在商場、超市等設置廢舊電池、節能燈管回收網點,通過以舊換新等方式對廢舊電池、節能燈管進行回收和再利用,并要求當地循環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建立節能燈管統計核查制度,對其回收和綜合利用進行監督和管理。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