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動態】錦州著力提高城市污水處理水平 |
(時間:2008/9/8 9:44:45) |
再過幾個月,總投資2.4億元的錦州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城市再生水回用工程即將完成主體建設,這兩項關乎錦州生態文明建設的工程預計于2009年通水運行。工程竣工后,錦州市將具備日處理20萬噸污水和日供應8萬噸再生水的能力,不僅能確保城市產生的污水全部處理后達標排放,使錦州市的用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和保護,而且污水經過處理后產生的中水還可投用于工業、城市景觀、綠化灌溉等方面,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從過去單純強調經濟、忽視環境效益,造成社會、經濟、環境發展比例失調,到如今保護水資源、讓碧水環抱、力促生態文明建設,錦州市實現了讓污水變清流的精彩轉身。
保護母親河 還城市青山綠水
錦州是一個老工業基地,近年來隨著城市及工業的發展,城市的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小凌河,使之受到嚴重污染。由于河水富營養化和河底沉泥的厭氧消化致使水色發赤或發黑,既破壞自然景觀,又污染了城區下游的地下水源。
立足于城市的長遠發展,錦州市痛定思痛,決心徹底改變經濟發展模式,摒棄單純強調經濟效應、忽視環境效益,造成社會、經濟、環境發展比例失調的舊有觀念,堅持把環境建設作為優先發展目標,誓還青山綠水于城市。
為改善生態環境、治理河流污染,錦州市找到了一種與大自然更協調、更經濟的治河方法。自2003年起,錦州市借助遼河流域環境項目的世界銀行貸款和國債資金,首次啟動了城市污水治理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1.94億元,項目包括城北截流干管、城南截流干管、污水處理廠等工程。
城市污水治理項目的核心工程是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于2003年2月開工,2005年進行整個系統的調試、試運行,并順利通過環保驗收。2006年1月1日,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平均日處理污水10萬噸,是全市污水排放量的50%。在總結試運行期間管理經驗的基礎上,錦州市將污水處理廠的運行逐步推向科學化、規范化,中心監控室、化驗室也全面啟動,充分發揮了其功能和監視控制作用,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經檢驗完全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滿足國家二級排放要求。
如今,置身于錦州市首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現場,映入眼簾的是綠樹、鮮花簇擁的生態型廠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正在發揮它的生態功效,城市污水通過截流干管流入生態型車間,經過生物處理方法,變成清水流入小凌河。
污水變清流 化腐朽為神奇
近兩年來,錦州市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量日漸增加,雖然日處理10萬噸污水的城市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但仍然有50%左右的污水不能處理。從去年起,錦州市加快了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和城市再生水回用工程項目的實施建設。
今年4月,錦州市政府將污水處理廠移交給市自來水總公司,按國有企業進行管理,確保整合利用全市水資源,提高經營效益。同時成立了由市發改委、土地局、環保局、公用事業與房產局等部門共同參加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和基建辦公室,制定了兩項工程的實施方案。
7月初,經過緊張的前期籌備,在錦州市區東南滴水壺村附近、一期污水處理廠的東側,錦州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和城市再生水回用工程項目同時開始施工。土石方施工期間,錦州市自來水總公司等單位安排了土建工程、設備供貨等10個工程標的招標,并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困難,力爭兩項工程在今年底完成主體建設。錦州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新增一套污水處理系統,規模為日處理10萬噸污水,這項總占地5.3公頃、總投資1.3億元的工程,將通過建設二次沉淀池、二沉池配水井、回流污泥泵房及污泥干化車間、紫外線消毒槽等建、構筑物,實現“化腐朽為神奇”,處理后的出水將達到國家污水一級A排放標準,即國內最高水平。
據介紹,包括一期、二期工程在內,當整個污水治理工程全部運行后,錦州市的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可達到90%以上,剩下的約10%污水,其水質也將達到國家最高IV類水體標準,可以安全地排入河流。
再生水回用 減少資源浪費
錦州市是一個缺水城市,水資源的開采和使用上的約束,都極大地限制了工業企業的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城市缺水的情況下,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水,只需通過再生水廠的低成本處理,就可再次投入使用,實現水資源的再生循環,也就是中水回用。
在水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開源”與“節流”并重,錦州市把開發新的、可持續的水源看作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動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改善人居環境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今年7月,在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的同時,錦州市城市再生水回用工程也緊鑼密鼓地開始施工。
再生水回用工程總投資1.1億元,建設規模為日供應8萬噸再生水,是將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污水再進行深度處理,達到中水回用標準。所生產出來的中水,主要保證一些工業項目的用水需求,還可以為洗車行業、冷卻設備、城市景觀、綠化灌溉等提供用水。錦州市也將著力推廣再生水循環的綠化灌溉技術,將其應用到景觀用水、道路保潔、城市噴泉等方面,從而減少資源浪費。
眼下,兩項工程均在搶時間、趕工期,預計于2009年通水運行。經過處理污水、生產再生水、中水回用等充分“吃干榨凈”后,一個新的產業鏈也將浮出水面,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多贏。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