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動態】中鋼協:提議礦價綁定鋼價 季度定價屬短期定價行為 |
(時間:2010-9-29 9:36:32) |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率先對明年的鐵礦石定價機制拋出自己的觀點——以鋼材的價格為依據確定鐵礦石協議價格。對此,三大礦商的回應卻并不積極,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雙雙對現行的浮動定價機制表示滿意,而力拓方面則委婉的表示,愿意以開放的心態與客戶交流礦石的定價機制,但今年仍將延續季度定價不變。 中鋼協質疑季度定價依據 每年9月,中鋼協主辦的“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都被認為是次年鐵礦石價格談判的預熱談判期。 自從三大礦商拋出季度定價概念以來,中國方面從鋼廠到中鋼協再到主管政府部門工信部始終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認為季度定價屬短期定價行為,鐵礦石的計價周期仍應該以年為單位,雙方簽訂長期協議價格。 而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28日的表態卻顯得峰回路轉。他表示,鐵礦石交易季度定價是市場動蕩時期交易雙方的選擇,是明智的,中鋼協所反對的是季度定價的定價依據。 單尚華進一步指出,目前季度定價的依據——普氏指數是按照中國市場進口礦現貨價格所訂立的,但國內現貨進口礦僅占進口礦總量的20%,其價格不足以代表中國市場的實際供需情況。此外,指數所依據的價格是貿易商的報價,報價與成交價格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存在很大的炒作成分。 中鋼協呼吁鐵礦石供需雙方應探討一種更為科學的定價機制。根據其研究認為,鐵礦石的價格應該與鋼材的一次材(熱軋、板卷、建材等)的價格掛鉤。單尚華表示,鑒于鐵礦石只是一種中間商品,只有通過煉鐵煉鋼軋鋼才能成為真正的商品服務于社會,才能實現其價值。所以,礦石只能通過一次材才能體現出價值,鐵礦石價格應隨著一次材價格波動。據介紹,鋼材一次材的成本構成中鐵礦石要占到30%。 中鋼協稱,一次材的價格指數比礦石的價格指數要廣泛的多,全球有很多咨詢機構每天都提供世界各地的鋼材價格指數,其中,中鋼協價格指數就涵蓋了所有的品種和重點地區。協會認為,選擇哪個鋼材價格指數更合理、更權威可以探討,但鋼鐵產業鏈勢必將回歸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環境中。 三大礦商冷對中鋼協提議 一位貿易商指出,實際上今年執行季度定價以來,礦商和鋼廠的履約情況都并不好。季度價格高于現貨價格時,鋼廠拖著不肯履約進協議礦;相反的,礦商則選擇延遲協議礦船期。據稱,今年不少鋼廠的協議礦執行情況甚至不如2008年,協議礦執行比例只有50%左右,與2008年唯一的不同是,今年是鋼廠與礦商的雙向輪番違約。 而前述貿易商認為,中鋼協提出的礦價跟隨鋼價波動的定價機制實際上就是建立了一個價格分享機制,有助于雙方合約執行。 然而,中鋼協單方面的表態并未得到來自礦商的熱情回應。在研討會的主題發言階段,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的代表雙雙對今年以來執行的季度定價表示滿意。力拓公司負責銷售和市場的常務董事Warwick Smith更對媒體表示,今年公司仍將堅持季度定價,不會轉為月度;談及明年的礦石定價機制,他則表示將本著開放的心態與客戶進行交流。 有分析人士指,中鋼協此番聯動鋼價的礦石定價機制最終很可能還是一廂情愿,必和必拓近期正著力推動氧化鋁定價機制改革,企圖將多年運行的綁定電解鋁價格的定價模式推翻,按照氧化鋁價格指數對協議價格重新定價。 “雖然以下游產品價格作為定價依據可以很好的綁定上下游關系,做到價格共享、風險共擔,但以一種商品的供需情況決定另一種商品的價格似乎也有悖商品定價的原則。”一位支持氧化鋁定價機制改革的業內人士指出,鋼材市場嚴重供大于求,而鐵礦石市場的供應則呈現吃緊,這直接造成了鋼鐵業的上下游很難成為利益的共同體,而以鋼材價格為鐵礦石價格定價,則幾乎可以斷言難以得到礦商們的認同。 鋼企老總統一缺席會議 用沉默反對鐵礦石季度定價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8日,中國鋼鐵原材料國際研討會召開。這個曾經被認為是鐵礦石談判起始標志的會議,在外國礦山一致的“贊揚”聲中,中國鋼廠的大佬們卻用沉默來表示———反對鐵礦石的指數季度定價模式。 三大礦山代表此次現身會場時,臉上都帶著自信的微笑。力拓公司負責鐵礦石銷售和市場的常務董事Warwick smith先生對目前的靈活定價模式非常支持。并表示今年內不會對于這樣季度定價進行改變。 而記者看到,寶鋼、河鋼等大型鋼廠的老總都沒有出現和發言,意外地統一缺席。 “鐵礦石的指數季度定價模式是他們對中國鋼廠的歧視性做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指責起了三大礦山這種看似公平的壟斷。“如果單純是定價時間的縮短,仍然應該算是長協范疇。目前定價模式改變的核心不是季度而是指數。”單尚華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定價模式的選擇是礦山旨在推高礦價而謀取短期暴利,而這種暴利會帶來行業間的不平衡,長期對礦山也不利。 單尚華分析指出,指數定價存在三個影響公平性的變量,一是中國鐵礦石到岸現貨價格不具代表性,其僅占總進口量的20%;二是海運費的波動;三是質量的溢價。這些均存在諸多問題,缺乏代表性。 一位參會的鋼廠礦石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原料價格上漲過快,占用資金很大,給很多鋼廠造成很大壓力,也正因為缺乏客觀性,今年以來實行靈活定價后,鋼廠和礦山的合同履行率都不是很高。“現貨價格高的時候,礦山不想給,現貨價格低的時候,鋼廠又想拼命壓后船期。”上述人士坦言。 “現在已經到了鐵礦石供需雙方理性回歸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時候,礦山目前的這種強硬做法不可持久,造成的損失不可挽回。”就此而言,單尚華呼吁,應該將礦石指數與鋼材價格指數掛鉤,尋求更為公平的定價模式,鐵礦石價格應隨鋼價的波動而波動。 對于改進定價方式,單尚華表示,經過中方的慎重研究,考慮礦石價格應該與鋼材的“一次材”價格掛鉤,鐵礦石不是最終商品,只通過“一次材”才體現商品價值。“一次材”包括板材、長材等,其成本構成中鐵礦石占30%左右,鐵礦石價格應隨鋼價的波動而波動。“一次材”的指數比礦石指數要廣泛得多,僅中國就有十幾家機構發布,而中鋼協的價格指數也涵蓋了幾乎全部的產品。 “上下游不公平的局面無法長期存續,用鋼價和礦價相掛鉤的提議可以平衡這個關系。”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方案的可操作性沒有問題,關鍵是三大礦山如果仍然處于這樣強勢的地位,意味著他們讓步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中方可以通過加大開發國內礦、整頓國內市場秩序等方法并在博弈中獲取主動。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個方案將成為后期博弈的重點。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