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動態】國務院確定2020年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
(時間:2009-11-27 9:08:41) |
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中國向世界做出了負責任的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該減排目標遠高于美國白宮在前一天所提出的“17%”的減排承諾。 2020年目標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15%左右 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各界期待已久的中國“碳排放強度”具體指標,于昨日(11月26日)提前揭曉。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中國向世界做出了負責任的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該減排目標遠高于美國白宮在前一天所提出的“17%”的減排承諾。 同在昨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出席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 《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重視,以及與國際社會合作應對這一問題的政治意愿。 減排目標:單位GDP碳排放降40%~45% 據悉,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會議稱,這是我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是我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巨大努力;這一目標也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 在9月份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承諾“爭取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顯著下降’”。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給了外界一個明確而負責任的回答。 事實上,在2004年末制定的“十一五規劃”中,我國已經提出了到2010年單位GDP碳排放降低20%的目標。 “實現這一(減排)幅度,中國還需做出很大努力。”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前所長周大地告訴說,“今后,經濟增長的速度和內容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對整個經濟發展的認識,對能源結構的認識,都要往這個目標努力。” 周大地還指出,對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來說,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唯一的社會目標,是多個目標中的一個,需要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進行考慮。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楊愛倫對此評論說,在歷史性的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即將開啟之際,這樣的舉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與中國的這一決定相比,美國于25日做出的表態則相形見絀。美國白宮宣布,將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17%。楊愛倫指出,這相當于僅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4%~7%,“這一目標與氣候科學對發達國家的要求相距甚遠,非常無力。” 她同時認為,目前主要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巴西及印尼,都已先后發布各自積極的碳減排目標,這些都給美國形成巨大的壓力。作為對全球變暖承擔最大責任的國家,美國政府需要拿出更積極的態度,來促成哥本哈根會議的成功。 減排措施:發展可再生能源 推進核電 為實現這一減排目標,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等行動,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15%左右;通過植樹造林和加強森林管理,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會議要求,要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具體包括,加強對節能、提高能效、潔凈煤、可再生能源、先進核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完善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政策措施,健全管理體系和監督實施機制。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低碳和氣候友好技術,提高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增強全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加快形成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中美同天決定減排目標 哥本哈根最后兩扇大門開啟 2020年中國碳強度下降40%~45%,溫家寶親赴哥本哈根 距離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還有11天和12天的時候,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備受世界關注的中美兩國,相繼發布減排目標。盡管宣布時間相差一天,中美實則同天做出決定。 此前一天(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美國則在25日宣布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7%。 臨時改在昨晚八點半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請在座記者注意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艱、苦、卓、絕”四字,坦言要實現減排目標,確有困難,需要繼續努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UNFCCC)新聞辦公室在給記者的回復中表示,UNFCCC秘書長德波爾認為,“美國的中期減排承諾和中國在能源效率上的特定行動承諾,將開啟達成哥本哈根全面協議的最后兩扇大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還在昨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出席于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 美減排目標低于預期 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 會議還決定,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等行動,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 通過植樹造林和加強森林管理,森林面積比2550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 在宣布目標的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亦強調,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能源需求還將繼續增長,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和特殊困難,實現上述行動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這就是解振華昨日所說的“艱、苦、卓、絕”。 解振華昨日表示,距離哥本哈根大會還有10天左右時間,按照巴厘行動計劃的要求和公約、議定書的規定,發達國家要率先大幅度減排。但到目前為止,已經公布目標的這些國家,大體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16%~23%。 “這個目標距離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減排25%~40%的建議還有比較大的距離,離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至少減排40%的要求還有更大的距離。”解振華表示。 有國際環保NGO組織認為,美國的減排目標僅相當于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4%~7%,這一目標與氣候科學對發達國家的要求相距甚遠。 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巴西以及印尼都已先后發布了各自的積極的碳減排目標,這都給美國造成巨大的壓力。上述NGO組織認為,作為對全球變暖承擔最大責任的國家,美國政府需要拿出更為積極的態度來促成哥本哈根會議的成功。 資金技術轉讓瓶頸 與美國的立法艱難相比,中國拿出這個目標更不容易。 中國前氣候談判代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鄒驥對CBN表示,實際上中國的技術水平在低碳方面的戰略儲備技術等并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強,在新的一輪發展中如果繼續走老的道路又會落在后面。 目前在傳統技術領域,有的方面中國已經超越歐美,有的則距離越來越小。但傳統技術大多屬高碳性質,有的需推倒重來。鄒驥表示,歐盟在可再生能源,美國在氫能、可再生能源及碳捕獲(CCS)技術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中國須加快步伐,否則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還會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上述會議則明確,要加強對節能、提高能效、潔凈煤、可再生能源、先進核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加快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 會議指出,要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低碳和氣候友好技術,提高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解振華則表示,中國在過去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但是根據自己的國情,我們采取了積極的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措施。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做出實質性的承諾和采取實際的行動。所以解振華表示,希望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前,或者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就資金和技術問題看到發達國家實實在在的行動。 德波爾則表示:“現在我們就在等著工業化國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大規模融資資助,用以對抗當下和長期氣候行動的進一步澄清。” 中國宣布減排目標 節能環保板塊迎來長期利好 中國政府昨天再次重申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并首次披露了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減排計劃。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表明節能減排將成為中國的一項長期戰略,對環保設備制造、節能服務和新能源等個股來說將是長期利好。 “整個環保節能領域受利好輻射的品種很多,大致分布在節能服務、環保設備制造和新能源三大板塊。”招商證券石化分析師張志宏說。 他建議關注一些從事電力脫硫、固體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的企業,“由于目前中國還有很多城市在治污方面比較落后,這其中蘊藏著廣闊的市場空間。而中國在城市垃圾處理、固體廢物處理等的投資預計將十分巨大,也給這些企業提供了發展的機會。” 此外,一些環保設備制造類公司由于其從事的電力設備脫硫、除塵等業務也受到中央的竭力扶持。 “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而國家的態度比較堅決。我們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中,國家對節能設備、新能源、環保設備的投資將持續提升,相關的節能設備制造、新能源設備制造、環保設備制造行業發展前景良好。”國都證券研究員李元說。 而在新能源板塊,由于中國明確了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15%的目標,意味著核電、光伏、風電、水電都將迎來一輪大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保定市低碳城市研究會會長馬學祿昨天向本報記者表示,到2020年,中國光伏裝機應發展到3000萬-5000萬千瓦,風電裝機應發展到1.5億千瓦。 中國宣布2020年單位GDP碳減排45% 長期利好概念股 下月,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將對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成新的協議。對此,管理層已經先行研究決定了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有分析認為,管理層決定減排目標,有望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相關行業,這將會進一步利好低碳經濟概念的相關個股。昨日,減排概念股整體收跌4.15%,其中金晶科技以5.8%的漲幅居漲幅前列。 受益國家承諾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到2020年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 會議決定,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將此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會議還決定,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等行動,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申明,不僅令國際社會看到了中國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的決心,也打開了資本市場中的減排概念股的想象空間,未來國家有望出臺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規劃,這無疑令行業具有了強烈的政策利好預期。 首選光伏發電 聯合證券認為,目前減排概念股中,獲實質性政策推動的行業包括核能、風能、光伏、生物質能發電,新能源汽車,預計2010年還會出臺一些實質性的扶持政策,可能包括“新能源振興規劃”“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等。政策將刺激處于“初創期”的行業開始走向“成長期”。 “中美減排目標的確定,將有望促進對清潔能源設備的需求,這將提高我國光伏產品的需求。”東北證券分析師姚罡認為,在減排概念股中,光伏行業的個股有望直接受益。同時,發達國家減排方法除了調整自身能源結構之外,還可以通過清潔發展機制(CDM)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降低減排成本,因此很可能促進各地風電和水電項目的建設,從而增加水電和風電設備的需求。后市可關注光伏行業的天威保變,同時可關注風電及水電行業的金風科技、東方電氣等。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