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j0nrt"></span>
        <li id="j0nrt"><meter id="j0nrt"><th id="j0nrt"></th></meter></li>
        <label id="j0nrt"><meter id="j0nrt"></meter></label>

        1.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十二五節能環保|電力節能|節能服務|節能電機|十三五|十四五|政務動態|冶金|電力節能產品及技術|煤炭
          節能鍋爐|新能源|節能通用機械|暖通制冷|通用節能裝置|光伏|綠色照明|國際視野|十大節能工程|企業動態
          專業論文|人物訪談|推薦案例|變頻器|
          >>首頁 >> 商業資訊 >> 政務動態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振奮精神,夯實基礎,努力開創環保科技工作新局面——吳曉青在2
          (時間:2008/8/7 10:44:11)
          振奮精神,夯實基礎,努力開創環?萍脊ぷ餍戮置妗獏菚郧嘣2008年全國環?萍脊ぷ鲿h上的報告
          2008-04-15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吳曉青
            
          2008年3月31日

          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這次全國環保科技工作會是環境保護部成立以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的科技工作會議,是一次振奮精神、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剛才,我們向獲得2007年度國家環境保護科技獎的單位和同志頒了獎。借此機會,向獲獎的單位和同志再一次表示祝賀,向出席今天會議的江蘇省政府、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大學的領導、各地環保廳局、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各地環?蒲性核、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的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通過你們向奮戰在第一線的廣大環?萍脊ぷ髡弑硎居H切的慰問!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二中全會、2008年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和今年兩會精神,落實《關于增強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準確把握當前環?萍济媾R的形勢與挑戰,總結全國環?萍即髸詠憝h?萍歼M展,部署2008年工作任務,進一步開創我國環保科技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必須把環保科技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
            
            今年是環保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央為加大環境政策、規劃和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力度,將環保總局改為環保部,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和魄力,標志著我國的環保事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各級環保部門領導干部和廣大環?萍脊ぷ髡咭浞终J識這一重大變化的重要意義,緊緊抓住機構改革帶來的發展機遇,全面把握新時期環保科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成立環境保護部是落實十七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的組織保障,是幾代環保人持之以恒不斷努力的結果。機構的變化意味著職能要調整、方法要更新、重點要突出、效率要提高,意味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按照機構改革的方案,環保部主要承擔四項職責,即:擬訂并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政策和標準,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協調解決重大環境問題。解讀這四項職責,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綜合管理和統籌協調重要支撐的環?萍脊ぷ鲗[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必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第一,提高統籌能力和科學決策水平,必須加強環保科技。環保部與環保總局的一個重大區別是,過去我們的重點是監督執法,今后環保部將從宏觀調控和綜合管理的角度,在更高層次更有力地參與綜合決策,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盡快提高統籌能力,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源于認識的深化和方法的科學。而認識和方法是以堅實的科學研究和大膽的科技創新為基礎的。大家一定還記得,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起點正是從官廳水庫的調查研究開始的,也正是通過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我們確立并逐步完善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因此,我們只有大力加強環境科學研究,才能逐漸認識環境問題的發展規律,找到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的“金鑰匙”,才能科學確定環境保護的發展規劃和功能區劃,制訂符合國情的環境政策和標準,才能不斷提高統籌能力,在參與綜合決策時做到心中有數、依據充分、理直氣壯。
            
            第二,提高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的水平,必須加強環?萍。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要求,污染防治仍是環境保護部的主要職責。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往往也是資源環境矛盾凸顯的時期。今后,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和人口繼續增加,污染物產生量還會不斷增多,生態壓力還會進一步加大,環境問題會更加突出?窟^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維持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國外的經驗表明,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嚴重環境污染,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加以解決。發達國家在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并重和綜合”的轉變過程中,無不是通過科技創新、技術突破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和跨越發展的。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要求,要堅持自主創新,實施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和科技支撐計劃,著力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全面啟動和組織實施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重大專項,加強污染治理的先進適用技術開發和推廣,提高重點流域水污染物的國家排放標準?偫碓谡ぷ鲌蟾嬷袑Νh?萍歼M行明確具體的部署,這在環?萍嫉陌l展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標志著以科研、標準、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環?萍甲鳛榄h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了環境保護的主戰場,融入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
            
            第三,實施科技興環保戰略,全面改善環境質量,必須加強環?萍。隨著環保工作不斷深化,在環境執法力度加大,企業守法意識普遍提高后,科技進步將是改善我國環境質量的唯一途徑;仡櫗h境保護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每一次環境保護事業的跨越式發展都離不開環?萍嫉耐黄。舉幾個例子,如曝氣復氧技術使英國泰晤士河污染治理發生了質的飛越,廢物再生技術使丹麥98 %的廢料不必再用填埋的辦法進行處理,濕法滌氣系統使德國提高了煙氣處理能力,可去除煙道內98 %的灰、99 %的氯化氫和二氧化硫等,新型的納米級凈水劑的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是普通凈水劑三氯化鋁的15 倍左右,碳吸附、碳捕捉等技術的突破將掀起“低碳經濟”的浪潮,提高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這些事例說明,環?萍紕撔率翘嵘廴局卫硭、保護生態環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部黨組提出實施科技興環保戰略,正是深刻認識到技術革命給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動力,力圖通過科技創新,引領環境管理的發展方向,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污染防治的水平,通過標準創新,不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環境質量的改善。但是,目前我國環?萍嫉陌l展現狀,離振興環保事業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環?萍计鸩捷^晚、基礎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低、技術儲備不足,部分地方和部門還存在重管理輕科技的現象,科技部門自身人員少、任務重、支撐能力不強、科研隊伍素質亟待提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通過加強環保科技工作,把科技興環保戰略落到實處。
            
            總之,我們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環保科技的重要意義,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全面履行新時期環保職責,完成黨和國家確定的工作目標、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二、近兩年來全國環?萍脊ぷ鞯倪M展
            
            全國環?萍即髸匍_以來,環保科技戰線高舉落實科技興環保戰略的旗幟,認真落實《若干意見》的各項要求,按照國家環?萍肌耙欢摹钡目傮w思路和工作部署,緊緊圍繞環保重點工作,大力實施環?萍脊こ,全國環?萍脊ぷ鞒尸F出工作全面推進、部分取得突破、支撐能力明顯增強的良好態勢。
            
           。ㄒ唬┩怀鲋攸c,為污染減排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各級環保科技部門把實現減排目標作為當前工作的頭等大事,群策群力,為推動減排任務的實現作出了應有貢獻。國家環境咨詢委和科技委以及北京、山西、山東、新疆、陜西等地的環境咨詢機構,作為環保部門的“外腦”,充分利用智力資源的優勢,科學分析減排形勢,積極論證有關規劃,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為各項規劃的高質量出臺、污染減排措施的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參考。根據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建設工作要求,研究確定了配套環保標準體系,緊急啟動了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發布了“三大體系”建設最急需的18項信息標準、監測方法標準和技術規范,有力地支持了“三大體系”建設工作。天津、廣東、重慶、河北等省市制定了符合地方實際的排放標準,福建、遼寧、上海等省市加強了減排相關技術的調研和研發工作。
            
            (二)精心組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開始啟動
            
            水專項是建國以來環境領域中央財政投入最多的科研項目。自國務院批準成立水專項領導小組一年多來,在生賢部長的正確領導下,水專項始終堅持行政管理和技術管理兩個體系協調運作。行政管理體系上,不斷強化國家和地方水專項的組織機構,切實為水專項的實施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技術管理系統上,注重發揮專家民主科學決策咨詢的作用,科學組建了以兩院院士為主體的高層次的咨詢專家組,成立了高水平的10人實施方案編制專家組,并聯合數百名環境專家,反復修改完善實施方案。2007年9-11月,水專項作為民口的第一個項目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進行的綜合論證。12月26日,水專項實施方案通過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成為民口首批通過審議的三個重大專項之一,標志著前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進入正式啟動實施階段。水專項取得今天的重大進展是全國環保科技戰線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江蘇、浙江等各省市環保部門以及部直屬科研院所等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在此,我代表水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大家表示感謝。
            
           。ㄈ┤嫱七M,三大環保科技工程取得積極進展
            
            兩年來,各級環保部門團結協作,以環保科技創新工程、環保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和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工程等三大環?萍脊こ虨樽ナ,全面推進環保科技工作上新臺階。
            
            一是科技創新工程成效顯著。2007年,國家環?萍疾块T爭取財政部、科技部環境科研經費3.7億元,超過了前5年經費的總和。2006、2007年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項目共立項57個,經費約1.6億,2008年又立項140多個,目前正在財政部審批。各地環保部門、科研院所和高校積極參與了項目申報,其中江蘇、北京、山東等省市上報的項目質量較好。國家環境衛星應用中心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了立項批復,落實了征地、投資,制定了機構管理相關制度,建立了國家環境保護衛星遙感重點實驗室,并積極創造條件,在重點湖泊藍藻爆發、秸稈焚燒、渤海灣溢油等環境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定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十一五”專項規劃,組織編制了環境科技人才培養規劃。通過兩年來的努力,科技創新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二是環境保護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近兩年,國家環保標準的數量以每年100項的速度遞增,其增幅之大前所未有。截至目前,現行國家環保標準已經達到1084項,已經落實經費6900萬元,落實標準制修訂任務610項,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實現了跨躍式發展。創新了標準管理思路,針對太湖、松花江等重點敏感區域,為支持北京奧運,適應危險廢物和流動污染源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啟動了相關標準研究和制訂工作,發布了一批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了排放要求。圍繞環境監管與評價工作,逐步完善了環境質量標準規范體系。同時,各地環保部門加強了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力度。北京、上海、山東、福建、浙江等10多個省市制定了地方環境保護標準;天津、河北、山西、遼寧等19個省份的科研、監測機構積極承擔、參與國家環保標準的制修訂項目,湖南、湖北等省環保部門還對省內承擔國家環保標準制修訂任務的單位給予經費資助。地方環保部門的廣泛參與,為標準體系建設提供了巨大的動能,也提高了各類標準規范的實用性。
            
            三是環境技術管理工作得到加強。按照家寶總理提出的三個歷史性轉變的要求,我們加強了對環境技術的管理。兩年來,本著明確工作定位、圍繞工作重點、全面規劃、分布實施的原則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各項工作。發布了《“十一五”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規劃》,組織編制了《國家環保技術篩選、示范管理辦法》,出臺了《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示范名錄》和《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啟動了鋼鐵、造紙等5個領域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導則及鋼鐵除塵、畜禽養殖廢水等20項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的制訂工作,發布了13項環保工程技術規范。起草了《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組織編制出版了《“十一五”環保產業發展市場供需指南》;就瓿伞董h境保護設施運行管理條例》和《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運營管理辦法》的制訂工作,后者將于近期發布施行。組織開展了環保設施運營從業人員上崗培訓和運營資質審批工作。截至2007年底,各地共舉辦培訓班63期,培訓技術人員5040人,1100余家單位獲得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聯合商務部、科技部共同開展了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并對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了考核。這三個園區成為我國自2000年創建工作開始以來首批通過驗收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截止目前,已經批準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園區有26個。會同財政部調整發布了第二批《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制定發布了“生態住宅”等12項新的環境標志產品標準,現開展認證的環境標志產品已達到了63種。截止到目前,通過中國環境標志認證的產品有23000多種規格型號,1300余家企業,年產值超過1200億元。
            
            (四)超前謀劃,環?萍紤鹇匝芯咳〉贸醪匠晒
            
            作為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保障戰略和環境健康戰略在戰略研究辦公室的統一組織下,經過近一年的深入研究,取得了積極進展。科技保障戰略全面分析了環境科技面臨的形勢,系統總結了國外環?萍脊ぷ鞯慕涷,深入闡述了科技興環保戰略的科學內涵,進一步明確了未來五到十年環?萍嫉墓ぷ髂繕恕⒅攸c任務和保障措施。環境健康戰略專題克服資料短缺、創新難度大等困難,認真分析了我國環境健康問題的現狀、特點、成因和未來趨勢,整理歸納了國外開展環境健康工作的經驗做法以及對我國的啟示,初步構建了到2050年我國環境健康戰略的框架,提出了戰略重點、優先行動和保障措施。兩個專題的戰略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是廣大環保科技工作者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的結果。事實證明,開展環保科技和環境健康的宏觀戰略研究是總結過去、把握當前、謀劃長遠的重大舉措,通過戰略研究,既鍛煉了環保科研隊伍,又為謀劃“十二五”及至更長遠的環?萍己铜h境健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夯實基礎,環境與健康工作初步打開局面
            
            環境健康工作起步較晚,但進展很快。兩年來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工作:一是會同衛生部組織召開了三屆國家環境與健康論壇,會同18個部委局辦發布了《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2007-2015)》,這是我國環境與健康領域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二是開展了重點流域環境健康調查工作。安徽、江蘇、山東、河南省環保部門積極配合,協助做好相關工作。三是組織開展了典型地區環境健康專項調查。四是加強了基礎研究工作,完成了汞、鎘、砷、氟、鉛五項環境健康損害判定標準研究。開展了環境污染引起人體健康損害事故應急體系研究。編制了《國家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名錄(化學分冊)》。開展了環境污染糾紛與事故相關健康損害研究。通過兩年來的努力,環境健康工作初步理清了思路,加大了資金投入,取得了初步進展,為將來繼續深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建章立制,環境監測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
            
            兩年來,我們重點從規范監測行為,加強數據質控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使環境監測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一是出臺了《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填補了環境監測立法空白。修訂了《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并圍繞湖庫環境監測的特殊要求,及時制訂了《環境監測站建設補充標準》,對于今后一個時期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二是做好環境監測歸口管理工作,加強環境信息發布工作。充分利用環保部門的環境數據、信息優勢,繼續加強各類環境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和環境信息的發布工作,組織發布了五年環境質量報告書、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等,在環境質量公報制度方面不斷創新,第一次于年初發布了2006年環境質量狀況。環境質量會商制度正常化,理順了審批和發布管理流程,在信息及時發布和公開環境信息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三是積極推進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組織修改國家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綱要,不斷完善和優化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四是專項監測進展順利。中俄跨界水體水質監測取得實效,溫室氣體監測工作取得突破,臭氧監測試點工作開始啟動。
            
            總之,兩年來環保科技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科技興環保戰略深入人心,實現歷史性轉變出奇制勝靠科技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共識。大家普遍反映,環?萍碱I導重視、地位提高、工作飽滿、前途光明,環?萍即蟀l展的春天到來了。
            
            三、2008年環?萍脊ぷ靼才
            
            2008年是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的一年,也是實現“十一五”環保目標和任務的關鍵一年。環保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服從于歷史性轉變為核心,按照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的要求,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全面落實《若干意見》,大力推進三大環保科技工程,努力推進環境健康和監測工作,不斷強化科學決策機制,為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ㄒ唬┮运畬m棡辇堫^,全力推進環?萍紕撔鹿こ
            
            水專項是作為資源環境領域唯一的一個重大專項,環保部門作為牽頭部門,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水專項重點圍繞“三河、三湖、一江(松花江)、一庫(三峽庫區)”,設計了湖泊、河流等六大主題,共33個項目。希望各級環保部門高度重視,切實在地方上發揮牽頭組織的作用,成立相應的專項管理機構并充實配備人員,進一步理順水專項在地方上組織實施的管理體制。要落實好水專項所需的各項保障配套條件,尤其是要明確工程示范實施地點,要有相應配套工程和依托工程的支撐,并注意與節能減排和治污規劃在時間進度上的密切銜接;明確地方政府對于項目實施所配套的經費額度和經費來源,并予以一一落實?傊,希望各級環保部門切實負起責任、協調配合,充分利用目前的大好機遇和條件,扎扎實實做好水專項的組織實施工作。
            
            同時,要全面推進環?萍紕撔鹿こ。要組織優勢單位積極爭取環保公益行業專項、科技支撐項目、“973”及“863”項目支持,形成對環境科研工作可持續、高強度的投入,確保環境保護領域科學研究進入國家科技進步的主戰場。在爭取各類科研項目的同時,要注重頂層設計,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符合環保工作需要、代表環境科技最新發展方向的項目庫。要抓緊啟動《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明確未來一個時期環境科技發展的宏觀思路和主導方向。要進一步加強環保科技基礎能力和協作平臺建設,大力推動環境衛星環境應用系統建設,強化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等基礎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強環?萍歼M步獎的評獎工作。
            
            (二)以嚴格準入為重點,加快環保標準體系建設
            
            要加快環保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建立符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的環境準入體系。以“兩高一資”行業和“三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全面推進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工作,發布鋼鐵、有色金屬、造紙、煤礦瓦斯、生活垃圾、機動車及發動機、制藥等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要從保護人體健康出發,全面升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發布《聲環境質量標準》、《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等標準。要面向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加快出臺急需的標準規范,確保嚴格的管理和準入措施有章可循、順利實施。要充分發揮地方環保部門在標準規范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推進形成符合區域特點和環境管理要求的地方標準體系建設。
            
           。ㄈ┮晕廴緶p排為抓手,加快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和適用技術推廣
            
            要把新技術應用作為污染減排的重要手段,與政策措施、執法監督、工程治理等手段共同形成治污減排合力。加快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制訂《國家環境保護技術評估、示范和推廣管理辦法》,規范最佳可行技術導則、工程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重點編制發布鋼鐵、非木漿造紙、有色冶煉、醫療廢物處理等行業的最佳可行技術導則,發布一批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為污染減排提供技術支撐。要加快環保技術推廣應用,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和技術導則,利用財政資金補助等杠桿推動優先技術的應用。要繼續推進環保產業發展,做好環保設施運營資質的審批和后續的監督管理工作,規范持證單位的運營管理。要以建設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為重點有序推進循環經濟,指導發展循環經濟有條件、有積極性的地區、工業園區、企業結合實際編制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并對試點單位規劃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真正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此外,還要繼續開展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工作,推進政府綠色采購。
            
           。ㄋ模┮员Wo人體健康為目標,全面落實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
            
            保護人體健康是環境保護工作的最終落腳點。2008年,要按照《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的階段性要求,從環保部門的工作需要出發,組織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提出重點領域、優先主題、項目設置、實施方案。要集中精力抓好重點流域癌癥綜合防治工作,組織研究環境與健康資源共享方式和途徑,各相關省份要按照年度工作目標要求,認真做好相關環境要素調查和監測等基礎性工作,啟動重點地區綜合治理工作。同時,繼續圍繞熱點問題,開展環境健康損害調查,加快編制《國家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名錄(生物分冊)》。各地要高度重視環境與健康工作,要在機構建設、經費投入、人才培養等方面予以傾斜和支持,確保環境與健康工作與全局工作同步推進。
            
            關于監測工作,在全國的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已經作了全面部署。這里,我只強調一點,不管監測的管理體制如何變化,有一點是必須要加強的,就是監測的技術支撐能力?偨Y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可以說,如果我們在監測理論上沒有創新,監測技術上沒有突破,監測能力上沒有提高,我們就難以順利推進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環保部門參與綜合決策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必須大力加強環境監測的基礎性研究,開展以監測方法、質控要求、技術標準、信息體系等為內容的科學研究,盡快完善環境監測網絡,提高監測隊伍素質,努力實現監測隊伍專業化、監測裝備現代化,及時準確地拿出監測結果。今年,要重點圍繞污染減排、污染源調查、土壤調查、臭氧和溫室氣體監測、流域區域監測網建設等做好技術支撐和服務工作。
            
            四、加強領導,真抓實干,努力開創環?萍脊ぷ餍戮置
            
            當前,我國的環?萍脊ぷ鬟M入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特別是環境保護部成立以后,環?萍脊ぷ髡驹诹诵碌臍v史起點上。為了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保障作用,我們需要從機構隊伍、管理水平、創新能力等方面切實加強環?萍脊ぷ。
            
            第一,要高度重視環?萍紮C構隊伍建設。各級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環?萍嫉念I導,把崇尚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融入到思想意識里,體現在工作安排上,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凡是重大的環境政策、環保規劃和環保標準出臺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科學論證,自覺做到不調查研究不決策、不科學論證不決策、不經過專家審議不決策。領導班子要認真研究環?萍及l展形勢,關心環?萍际聵I發展,切實解決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和困難,為環保科技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這里,我想特別強調一點,要進一步提高主管部門對直屬科研院所的管理力度,統籌考慮管理機關、科研單位的建設和發展。
            
            要進一步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最寶貴、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自主創新,人才為本。這些年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無不凝聚著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無私奉獻。要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體制環境。要重視發現和培養一流科學家和學科帶頭人。要大力培養青年科技人才,打破論資排輩的陳規陋習,鼓勵年輕人敢于探索、敢于創新、敢于超越,讓更多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要不拘一格選人才,加大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開招聘力度,重點科研院所的學術帶頭人、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其他高級科研崗位,要逐步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要盡快制訂“111”環境科技人才培養規劃,建立有利于激勵自主創新的人才評價和科研成果獎勵制度。擴大“國家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評選范圍,對更多的優秀科技成果實行獎勵。要在科研人員中大力倡導追求真理、腳踏實地的科學精神,摒棄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
            
            第二,進一步提高環保科技管理水平。一是要圍繞國家環保重點工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超前謀劃“十二五”環?萍及l展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和項目儲備。二是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圍繞部門管理當前的迫切需求,突出抓好重大前瞻性、基礎性和關鍵性技術的研究,支持環境保護宏觀決策。突出抓好部門環保科研工作,為環境管理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引導應用性技術研究的正確發展方向,規范和推進環保研究成果的快速應用和產業化。三是要創新環境科研管理機制。針對科研課題及經費的申報、評審、立項、執行和結果的全過程,建立嚴格規范的誠信記錄和廉政監管制度;引入第三方獨立評估機制,開展項目申報、項目成果績效評估;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鼓勵創新、適應不同計劃和需求的評估指標體系和信用制度;定期發布國外最新環境科技信息動態;提高科研項目管理效率,完善科研項目信息管理系統。以建設水專項項目管理等相應數據庫、項目申報和管理信息系統為重點,積極推進環境科研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四是要進一步創新環保標準的工作思路,突出地域特色和行業特點,實行分類指導,加快太湖流域、松花江流域等重點敏感地區的環保標準制訂工作,研究不同主體功能區環保標準的差異性要求,提高重點行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三,進一步增強環保科技創新能力。創新是環保科技的靈魂。增強創新能力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建立穩定的環保科技投入機制,確保有渠有水。各級環保部門應加強溝通,努力爭取科技部門和財政部門的理解和更大的支持,并充分利用國際合作,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投入渠道。二是要大力推動環境衛星應用系統研究,加快國家環境衛星應用中心的建設,提高遙感信息處理、應用和開發的能力。三是要強化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等基礎平臺建設,新建一批環保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爭取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已建成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要組織專家進行評估考核,強化長效管理,充分發揮其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的優勢。四是要理順新技術新工藝推廣示范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科技部門的作用,提高技術篩選和評估的質量,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五是要選擇一些有顯著地域特色、水平較高的地方環?蒲性核瑢嵭泻献鞴步ǎ摵瞎リP,進一步提高科研機構整體支撐能力。
            
            同志們!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科技創新未有窮期。正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抓住機遇、振奮精神、真抓實干,認真落實科技興環保戰略,努力實現“十一五”環保目標,全面改善環境質量,為開創環?萍脊ぷ鞯男戮置娑^斗!

          振奮精神,夯實基礎,努力開創環?萍脊ぷ餍戮置妗獏菚郧嘣2008年全國環?萍脊ぷ鲿h上的報告
          2008-04-15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吳曉青
            
          2008年3月31日

          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這次全國環?萍脊ぷ鲿黔h境保護部成立以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的科技工作會議,是一次振奮精神、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剛才,我們向獲得2007年度國家環境保護科技獎的單位和同志頒了獎。借此機會,向獲獎的單位和同志再一次表示祝賀,向出席今天會議的江蘇省政府、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大學的領導、各地環保廳局、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各地環?蒲性核、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的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通過你們向奮戰在第一線的廣大環?萍脊ぷ髡弑硎居H切的慰問!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二中全會、2008年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和今年兩會精神,落實《關于增強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準確把握當前環保科技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總結全國環保科技大會以來環保科技進展,部署2008年工作任務,進一步開創我國環?萍脊ぷ餍戮置妗O旅嫖抑v四點意見:
            
            一、必須把環?萍挤旁诟又匾膽鹇缘匚
            
            今年是環保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央為加大環境政策、規劃和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力度,將環?偩指臑榄h保部,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決心和魄力,標志著我國的環保事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各級環保部門領導干部和廣大環保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認識這一重大變化的重要意義,緊緊抓住機構改革帶來的發展機遇,全面把握新時期環保科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成立環境保護部是落實十七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的組織保障,是幾代環保人持之以恒不斷努力的結果。機構的變化意味著職能要調整、方法要更新、重點要突出、效率要提高,意味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按照機構改革的方案,環保部主要承擔四項職責,即:擬訂并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政策和標準,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協調解決重大環境問題。解讀這四項職責,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綜合管理和統籌協調重要支撐的環保科技工作將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必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第一,提高統籌能力和科學決策水平,必須加強環?萍。環保部與環保總局的一個重大區別是,過去我們的重點是監督執法,今后環保部將從宏觀調控和綜合管理的角度,在更高層次更有力地參與綜合決策,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盡快提高統籌能力,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源于認識的深化和方法的科學。而認識和方法是以堅實的科學研究和大膽的科技創新為基礎的。大家一定還記得,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起點正是從官廳水庫的調查研究開始的,也正是通過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我們確立并逐步完善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管理制度體系。因此,我們只有大力加強環境科學研究,才能逐漸認識環境問題的發展規律,找到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的“金鑰匙”,才能科學確定環境保護的發展規劃和功能區劃,制訂符合國情的環境政策和標準,才能不斷提高統籌能力,在參與綜合決策時做到心中有數、依據充分、理直氣壯。
            
            第二,提高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的水平,必須加強環?萍。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要求,污染防治仍是環境保護部的主要職責。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往往也是資源環境矛盾凸顯的時期。今后,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和人口繼續增加,污染物產生量還會不斷增多,生態壓力還會進一步加大,環境問題會更加突出?窟^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維持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國外的經驗表明,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嚴重環境污染,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加以解決。發達國家在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并重和綜合”的轉變過程中,無不是通過科技創新、技術突破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和跨越發展的。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要求,要堅持自主創新,實施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和科技支撐計劃,著力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全面啟動和組織實施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重大專項,加強污染治理的先進適用技術開發和推廣,提高重點流域水污染物的國家排放標準?偫碓谡ぷ鲌蟾嬷袑Νh?萍歼M行明確具體的部署,這在環?萍嫉陌l展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標志著以科研、標準、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環保科技作為環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了環境保護的主戰場,融入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
            
            第三,實施科技興環保戰略,全面改善環境質量,必須加強環保科技。隨著環保工作不斷深化,在環境執法力度加大,企業守法意識普遍提高后,科技進步將是改善我國環境質量的唯一途徑;仡櫗h境保護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每一次環境保護事業的跨越式發展都離不開環?萍嫉耐黄啤Ee幾個例子,如曝氣復氧技術使英國泰晤士河污染治理發生了質的飛越,廢物再生技術使丹麥98 %的廢料不必再用填埋的辦法進行處理,濕法滌氣系統使德國提高了煙氣處理能力,可去除煙道內98 %的灰、99 %的氯化氫和二氧化硫等,新型的納米級凈水劑的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是普通凈水劑三氯化鋁的15 倍左右,碳吸附、碳捕捉等技術的突破將掀起“低碳經濟”的浪潮,提高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這些事例說明,環?萍紕撔率翘嵘廴局卫硭、保護生態環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部黨組提出實施科技興環保戰略,正是深刻認識到技術革命給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動力,力圖通過科技創新,引領環境管理的發展方向,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污染防治的水平,通過標準創新,不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環境質量的改善。但是,目前我國環?萍嫉陌l展現狀,離振興環保事業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環保科技起步較晚、基礎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低、技術儲備不足,部分地方和部門還存在重管理輕科技的現象,科技部門自身人員少、任務重、支撐能力不強、科研隊伍素質亟待提高等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通過加強環保科技工作,把科技興環保戰略落到實處。
            
            總之,我們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環?萍嫉闹匾饬x,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全面履行新時期環保職責,完成黨和國家確定的工作目標、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二、近兩年來全國環保科技工作的進展
            
            全國環?萍即髸匍_以來,環保科技戰線高舉落實科技興環保戰略的旗幟,認真落實《若干意見》的各項要求,按照國家環?萍肌耙欢摹钡目傮w思路和工作部署,緊緊圍繞環保重點工作,大力實施環?萍脊こ蹋珖h?萍脊ぷ鞒尸F出工作全面推進、部分取得突破、支撐能力明顯增強的良好態勢。
            
            (一)突出重點,為污染減排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各級環?萍疾块T把實現減排目標作為當前工作的頭等大事,群策群力,為推動減排任務的實現作出了應有貢獻。國家環境咨詢委和科技委以及北京、山西、山東、新疆、陜西等地的環境咨詢機構,作為環保部門的“外腦”,充分利用智力資源的優勢,科學分析減排形勢,積極論證有關規劃,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為各項規劃的高質量出臺、污染減排措施的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參考。根據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建設工作要求,研究確定了配套環保標準體系,緊急啟動了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發布了“三大體系”建設最急需的18項信息標準、監測方法標準和技術規范,有力地支持了“三大體系”建設工作。天津、廣東、重慶、河北等省市制定了符合地方實際的排放標準,福建、遼寧、上海等省市加強了減排相關技術的調研和研發工作。
            
            (二)精心組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開始啟動
            
            水專項是建國以來環境領域中央財政投入最多的科研項目。自國務院批準成立水專項領導小組一年多來,在生賢部長的正確領導下,水專項始終堅持行政管理和技術管理兩個體系協調運作。行政管理體系上,不斷強化國家和地方水專項的組織機構,切實為水專項的實施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技術管理系統上,注重發揮專家民主科學決策咨詢的作用,科學組建了以兩院院士為主體的高層次的咨詢專家組,成立了高水平的10人實施方案編制專家組,并聯合數百名環境專家,反復修改完善實施方案。2007年9-11月,水專項作為民口的第一個項目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進行的綜合論證。12月26日,水專項實施方案通過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成為民口首批通過審議的三個重大專項之一,標志著前期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進入正式啟動實施階段。水專項取得今天的重大進展是全國環?萍紤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江蘇、浙江等各省市環保部門以及部直屬科研院所等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在此,我代表水專項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大家表示感謝。
            
           。ㄈ┤嫱七M,三大環?萍脊こ倘〉梅e極進展
            
            兩年來,各級環保部門團結協作,以環?萍紕撔鹿こ、環保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和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工程等三大環?萍脊こ虨樽ナ郑嫱七M環?萍脊ぷ魃闲屡_階。
            
            一是科技創新工程成效顯著。2007年,國家環?萍疾块T爭取財政部、科技部環境科研經費3.7億元,超過了前5年經費的總和。2006、2007年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項目共立項57個,經費約1.6億,2008年又立項140多個,目前正在財政部審批。各地環保部門、科研院所和高校積極參與了項目申報,其中江蘇、北京、山東等省市上報的項目質量較好。國家環境衛星應用中心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了立項批復,落實了征地、投資,制定了機構管理相關制度,建立了國家環境保護衛星遙感重點實驗室,并積極創造條件,在重點湖泊藍藻爆發、秸稈焚燒、渤海灣溢油等環境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制定發布了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十一五”專項規劃,組織編制了環境科技人才培養規劃。通過兩年來的努力,科技創新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二是環境保護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近兩年,國家環保標準的數量以每年100項的速度遞增,其增幅之大前所未有。截至目前,現行國家環保標準已經達到1084項,已經落實經費6900萬元,落實標準制修訂任務610項,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實現了跨躍式發展。創新了標準管理思路,針對太湖、松花江等重點敏感區域,為支持北京奧運,適應危險廢物和流動污染源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啟動了相關標準研究和制訂工作,發布了一批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了排放要求。圍繞環境監管與評價工作,逐步完善了環境質量標準規范體系。同時,各地環保部門加強了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力度。北京、上海、山東、福建、浙江等10多個省市制定了地方環境保護標準;天津、河北、山西、遼寧等19個省份的科研、監測機構積極承擔、參與國家環保標準的制修訂項目,湖南、湖北等省環保部門還對省內承擔國家環保標準制修訂任務的單位給予經費資助。地方環保部門的廣泛參與,為標準體系建設提供了巨大的動能,也提高了各類標準規范的實用性。
            
            三是環境技術管理工作得到加強。按照家寶總理提出的三個歷史性轉變的要求,我們加強了對環境技術的管理。兩年來,本著明確工作定位、圍繞工作重點、全面規劃、分布實施的原則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各項工作。發布了《“十一五”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規劃》,組織編制了《國家環保技術篩選、示范管理辦法》,出臺了《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示范名錄》和《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目錄》,啟動了鋼鐵、造紙等5個領域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導則及鋼鐵除塵、畜禽養殖廢水等20項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的制訂工作,發布了13項環保工程技術規范。起草了《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組織編制出版了《“十一五”環保產業發展市場供需指南》;就瓿伞董h境保護設施運行管理條例》和《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運營管理辦法》的制訂工作,后者將于近期發布施行。組織開展了環保設施運營從業人員上崗培訓和運營資質審批工作。截至2007年底,各地共舉辦培訓班63期,培訓技術人員5040人,1100余家單位獲得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聯合商務部、科技部共同開展了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并對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了考核。這三個園區成為我國自2000年創建工作開始以來首批通過驗收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截止目前,已經批準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園區有26個。會同財政部調整發布了第二批《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制定發布了“生態住宅”等12項新的環境標志產品標準,現開展認證的環境標志產品已達到了63種。截止到目前,通過中國環境標志認證的產品有23000多種規格型號,1300余家企業,年產值超過1200億元。
            
            (四)超前謀劃,環?萍紤鹇匝芯咳〉贸醪匠晒
            
            作為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保障戰略和環境健康戰略在戰略研究辦公室的統一組織下,經過近一年的深入研究,取得了積極進展?萍急U蠎鹇匀娣治隽谁h境科技面臨的形勢,系統總結了國外環保科技工作的經驗,深入闡述了科技興環保戰略的科學內涵,進一步明確了未來五到十年環保科技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環境健康戰略專題克服資料短缺、創新難度大等困難,認真分析了我國環境健康問題的現狀、特點、成因和未來趨勢,整理歸納了國外開展環境健康工作的經驗做法以及對我國的啟示,初步構建了到2050年我國環境健康戰略的框架,提出了戰略重點、優先行動和保障措施。兩個專題的戰略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是廣大環保科技工作者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的結果。事實證明,開展環?萍己铜h境健康的宏觀戰略研究是總結過去、把握當前、謀劃長遠的重大舉措,通過戰略研究,既鍛煉了環?蒲嘘犖,又為謀劃“十二五”及至更長遠的環保科技和環境健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夯實基礎,環境與健康工作初步打開局面
            
            環境健康工作起步較晚,但進展很快。兩年來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工作:一是會同衛生部組織召開了三屆國家環境與健康論壇,會同18個部委局辦發布了《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2007-2015)》,這是我國環境與健康領域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二是開展了重點流域環境健康調查工作。安徽、江蘇、山東、河南省環保部門積極配合,協助做好相關工作。三是組織開展了典型地區環境健康專項調查。四是加強了基礎研究工作,完成了汞、鎘、砷、氟、鉛五項環境健康損害判定標準研究。開展了環境污染引起人體健康損害事故應急體系研究。編制了《國家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名錄(化學分冊)》。開展了環境污染糾紛與事故相關健康損害研究。通過兩年來的努力,環境健康工作初步理清了思路,加大了資金投入,取得了初步進展,為將來繼續深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建章立制,環境監測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
            
            兩年來,我們重點從規范監測行為,加強數據質控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使環境監測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一是出臺了《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填補了環境監測立法空白。修訂了《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標準》,并圍繞湖庫環境監測的特殊要求,及時制訂了《環境監測站建設補充標準》,對于今后一個時期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二是做好環境監測歸口管理工作,加強環境信息發布工作。充分利用環保部門的環境數據、信息優勢,繼續加強各類環境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和環境信息的發布工作,組織發布了五年環境質量報告書、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公報、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等,在環境質量公報制度方面不斷創新,第一次于年初發布了2006年環境質量狀況。環境質量會商制度正;,理順了審批和發布管理流程,在信息及時發布和公開環境信息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三是積極推進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組織修改國家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綱要,不斷完善和優化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四是專項監測進展順利。中俄跨界水體水質監測取得實效,溫室氣體監測工作取得突破,臭氧監測試點工作開始啟動。
            
            總之,兩年來環?萍脊ぷ鬟M展順利、成效顯著、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科技興環保戰略深入人心,實現歷史性轉變出奇制勝靠科技成為各級領導干部的共識。大家普遍反映,環?萍碱I導重視、地位提高、工作飽滿、前途光明,環?萍即蟀l展的春天到來了。
            
            三、2008年環?萍脊ぷ靼才
            
            2008年是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的一年,也是實現“十一五”環保目標和任務的關鍵一年。環保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服從于歷史性轉變為核心,按照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的要求,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全面落實《若干意見》,大力推進三大環?萍脊こ,努力推進環境健康和監測工作,不斷強化科學決策機制,為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ㄒ唬┮运畬m棡辇堫^,全力推進環保科技創新工程
            
            水專項是作為資源環境領域唯一的一個重大專項,環保部門作為牽頭部門,我們深感責任重大。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水專項重點圍繞“三河、三湖、一江(松花江)、一庫(三峽庫區)”,設計了湖泊、河流等六大主題,共33個項目。希望各級環保部門高度重視,切實在地方上發揮牽頭組織的作用,成立相應的專項管理機構并充實配備人員,進一步理順水專項在地方上組織實施的管理體制。要落實好水專項所需的各項保障配套條件,尤其是要明確工程示范實施地點,要有相應配套工程和依托工程的支撐,并注意與節能減排和治污規劃在時間進度上的密切銜接;明確地方政府對于項目實施所配套的經費額度和經費來源,并予以一一落實。總之,希望各級環保部門切實負起責任、協調配合,充分利用目前的大好機遇和條件,扎扎實實做好水專項的組織實施工作。
            
            同時,要全面推進環?萍紕撔鹿こ。要組織優勢單位積極爭取環保公益行業專項、科技支撐項目、“973”及“863”項目支持,形成對環境科研工作可持續、高強度的投入,確保環境保護領域科學研究進入國家科技進步的主戰場。在爭取各類科研項目的同時,要注重頂層設計,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符合環保工作需要、代表環境科技最新發展方向的項目庫。要抓緊啟動《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明確未來一個時期環境科技發展的宏觀思路和主導方向。要進一步加強環?萍蓟A能力和協作平臺建設,大力推動環境衛星環境應用系統建設,強化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等基礎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強環?萍歼M步獎的評獎工作。
            
            (二)以嚴格準入為重點,加快環保標準體系建設
            
            要加快環保標準體系建設,推動建立符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的環境準入體系。以“兩高一資”行業和“三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全面推進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工作,發布鋼鐵、有色金屬、造紙、煤礦瓦斯、生活垃圾、機動車及發動機、制藥等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要從保護人體健康出發,全面升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發布《聲環境質量標準》、《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電磁輻射防護規定》、《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等標準。要面向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加快出臺急需的標準規范,確保嚴格的管理和準入措施有章可循、順利實施。要充分發揮地方環保部門在標準規范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推進形成符合區域特點和環境管理要求的地方標準體系建設。
            
           。ㄈ┮晕廴緶p排為抓手,加快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和適用技術推廣
            
            要把新技術應用作為污染減排的重要手段,與政策措施、執法監督、工程治理等手段共同形成治污減排合力。加快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制訂《國家環境保護技術評估、示范和推廣管理辦法》,規范最佳可行技術導則、工程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重點編制發布鋼鐵、非木漿造紙、有色冶煉、醫療廢物處理等行業的最佳可行技術導則,發布一批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為污染減排提供技術支撐。要加快環保技術推廣應用,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和技術導則,利用財政資金補助等杠桿推動優先技術的應用。要繼續推進環保產業發展,做好環保設施運營資質的審批和后續的監督管理工作,規范持證單位的運營管理。要以建設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為重點有序推進循環經濟,指導發展循環經濟有條件、有積極性的地區、工業園區、企業結合實際編制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并對試點單位規劃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真正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此外,還要繼續開展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工作,推進政府綠色采購。
            
           。ㄋ模┮员Wo人體健康為目標,全面落實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
            
            保護人體健康是環境保護工作的最終落腳點。2008年,要按照《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的階段性要求,從環保部門的工作需要出發,組織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提出重點領域、優先主題、項目設置、實施方案。要集中精力抓好重點流域癌癥綜合防治工作,組織研究環境與健康資源共享方式和途徑,各相關省份要按照年度工作目標要求,認真做好相關環境要素調查和監測等基礎性工作,啟動重點地區綜合治理工作。同時,繼續圍繞熱點問題,開展環境健康損害調查,加快編制《國家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名錄(生物分冊)》。各地要高度重視環境與健康工作,要在機構建設、經費投入、人才培養等方面予以傾斜和支持,確保環境與健康工作與全局工作同步推進。
            
            關于監測工作,在全國的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已經作了全面部署。這里,我只強調一點,不管監測的管理體制如何變化,有一點是必須要加強的,就是監測的技術支撐能力。總結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可以說,如果我們在監測理論上沒有創新,監測技術上沒有突破,監測能力上沒有提高,我們就難以順利推進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環保部門參與綜合決策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必須大力加強環境監測的基礎性研究,開展以監測方法、質控要求、技術標準、信息體系等為內容的科學研究,盡快完善環境監測網絡,提高監測隊伍素質,努力實現監測隊伍專業化、監測裝備現代化,及時準確地拿出監測結果。今年,要重點圍繞污染減排、污染源調查、土壤調查、臭氧和溫室氣體監測、流域區域監測網建設等做好技術支撐和服務工作。
            
            四、加強領導,真抓實干,努力開創環?萍脊ぷ餍戮置
            
            當前,我國的環保科技工作進入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特別是環境保護部成立以后,環?萍脊ぷ髡驹诹诵碌臍v史起點上。為了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保障作用,我們需要從機構隊伍、管理水平、創新能力等方面切實加強環保科技工作。
            
            第一,要高度重視環?萍紮C構隊伍建設。各級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環?萍嫉念I導,把崇尚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融入到思想意識里,體現在工作安排上,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凡是重大的環境政策、環保規劃和環保標準出臺前一定要進行充分的科學論證,自覺做到不調查研究不決策、不科學論證不決策、不經過專家審議不決策。領導班子要認真研究環?萍及l展形勢,關心環?萍际聵I發展,切實解決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和困難,為環?萍脊ぷ鲃撛炝己玫耐獠凯h境。在這里,我想特別強調一點,要進一步提高主管部門對直屬科研院所的管理力度,統籌考慮管理機關、科研單位的建設和發展。
            
            要進一步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最寶貴、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自主創新,人才為本。這些年來,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無不凝聚著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無私奉獻。要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體制環境。要重視發現和培養一流科學家和學科帶頭人。要大力培養青年科技人才,打破論資排輩的陳規陋習,鼓勵年輕人敢于探索、敢于創新、敢于超越,讓更多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要不拘一格選人才,加大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開招聘力度,重點科研院所的學術帶頭人、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其他高級科研崗位,要逐步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要盡快制訂“111”環境科技人才培養規劃,建立有利于激勵自主創新的人才評價和科研成果獎勵制度。擴大“國家環境保護科技進步獎”評選范圍,對更多的優秀科技成果實行獎勵。要在科研人員中大力倡導追求真理、腳踏實地的科學精神,摒棄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
            
            第二,進一步提高環保科技管理水平。一是要圍繞國家環保重點工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超前謀劃“十二五”環?萍及l展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和項目儲備。二是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圍繞部門管理當前的迫切需求,突出抓好重大前瞻性、基礎性和關鍵性技術的研究,支持環境保護宏觀決策。突出抓好部門環保科研工作,為環境管理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引導應用性技術研究的正確發展方向,規范和推進環保研究成果的快速應用和產業化。三是要創新環境科研管理機制。針對科研課題及經費的申報、評審、立項、執行和結果的全過程,建立嚴格規范的誠信記錄和廉政監管制度;引入第三方獨立評估機制,開展項目申報、項目成果績效評估;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鼓勵創新、適應不同計劃和需求的評估指標體系和信用制度;定期發布國外最新環境科技信息動態;提高科研項目管理效率,完善科研項目信息管理系統。以建設水專項項目管理等相應數據庫、項目申報和管理信息系統為重點,積極推進環境科研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四是要進一步創新環保標準的工作思路,突出地域特色和行業特點,實行分類指導,加快太湖流域、松花江流域等重點敏感地區的環保標準制訂工作,研究不同主體功能區環保標準的差異性要求,提高重點行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三,進一步增強環?萍紕撔履芰。創新是環?萍嫉撵`魂。增強創新能力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建立穩定的環?萍纪度霗C制,確保有渠有水。各級環保部門應加強溝通,努力爭取科技部門和財政部門的理解和更大的支持,并充分利用國際合作,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投入渠道。二是要大力推動環境衛星應用系統研究,加快國家環境衛星應用中心的建設,提高遙感信息處理、應用和開發的能力。三是要強化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等基礎平臺建設,新建一批環保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爭取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已建成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要組織專家進行評估考核,強化長效管理,充分發揮其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的優勢。四是要理順新技術新工藝推廣示范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科技部門的作用,提高技術篩選和評估的質量,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五是要選擇一些有顯著地域特色、水平較高的地方環?蒲性核,實行合作共建,聯合攻關,進一步提高科研機構整體支撐能力。
            
            同志們!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科技創新未有窮期。正所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抓住機遇、振奮精神、真抓實干,認真落實科技興環保戰略,努力實現“十一五”環保目標,全面改善環境質量,為開創環保科技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中國節能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2021年12月30日,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 
          熱點文章
          ·宿遷市晶硅光伏產業鏈集聚發展成效顯著
          ·寧海謀劃千億光伏儲能產業新高地
          ·寧夏修改光伏用地政策,嚴格規范光伏用地
          ·國家能源集團煤礦智能化建設邁入加速期
          ·巴西政府頒布法令支持海上風電項目
          ·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為綠電供應提供技術支撐
          ·美國能源部發布海上風能戰略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
          ·寧波出臺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國務院部署“十四五” 節能減排十大重點工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合作電話:010-56350733 媒體聯系:QQ 769209918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域名:www.www.qvoddyy.com www.gjjnhb.cn 中文域名:www.國際節能環保網.com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京ICP備09007515號-3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草莓视频在线观看黄|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亚洲人成图片网站| 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香蕉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大学生一级特黄的免费大片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黄色免费在线网站|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网站| 120秒男女动态视频免费|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视频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成年女人午夜毛片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天天干在线免费视频| 老外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爱情岛论坛网亚洲品质自拍| 中文字幕的电影免费网站| 亚洲成AV人片在| 四虎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日本一道本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