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9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四家單位聯合主辦的 “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綠色發展論壇暨成果發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人大、環境保護部、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農業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家有關部委的領導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來自全國近100個縣、鎮的代表。
在本次發布會上,72個縣(市、區、旗)、28個鎮(鄉)分別被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綠色發展優秀成果向社會宣傳。
生態文明建設與區域綠色發展論壇,是為了深入貫徹和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要求,向社會推廣一批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環境監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節能減排的縣鎮。通過宣傳推廣這些城鎮化建設的基本單元,將有力推動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各縣鎮根據本地的自然資源優勢,遵循生態規律,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起到推動建設城鎮、發展經濟、保護環境的作用。

參加本次活動的縣鎮,不同區域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東部、南部沿海地區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將生態保護規劃納入到區域經濟整體規劃之中,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強化節能減排等方式優化產業結構;中、西部地區大力發掘本地的發展潛力和優勢,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方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形成了綠色經濟發展的品牌效應。
在發展思路上,各地高舉建設生態文明旗幟,積極開拓、創新。一些傳統的資源城市,注重技術創新,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形成了節能、減排、提升附加值的資源開發產業綠色鏈條,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一些生態敏感區域,一方面嚴格執行本區域內生態環境的有關規劃,采取得力措施,確保生態安全,另一方面,從辯證的角度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善用生態補償政策,并利用有關政策,抓住機遇,依托項目,將發展生態旅游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一些地方在發展舉措上尊重科學、統籌安排,實現了特色產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的雙贏,形成了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生態治理的良性互動體系。
會上,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對這些縣、鎮在實現綠色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形成的經驗予以了充分肯定。部分縣、鎮代表還就本地區的發展經驗作了典型發言。
同期舉行的“生態文明與區域經濟綠色發展”論壇上,國家部委有關領導、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縣、鎮黨政領導就科學發展視野下的區域經濟與環境保護、區域綠色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金融危機對環保建設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精彩的對話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