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展改革委3日介紹,經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去年我國超額完成了推廣5000萬只高效照明產品的任務,取得了用戶節電省錢、社會節能減排的積極效果。
2008年,各地方和有關部門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的5000萬只高效照明產品推廣任務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截止到今年1月底,全國通過財政補貼推廣節能燈6200萬只,比原定目標超出24%,直接拉動消費6.5億元。
首批推廣任務順利完成
同普通白熾燈相比,節能燈等高效照明產品使用壽命長,節能效果明顯。據國家電光源監督檢測中心(北京)主任華樹明介紹,節能燈雖然單價較高,但能耗低,使用壽命長達6000小時以上,是白熾燈的6倍,長期使用既節電又省錢。
為加快高效照明產品的推廣,節約用電,保護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了中國綠色照明工程,并列入“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中。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發展改革委制定并實施了“十一五”(2006-2010)期間計劃,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照明產品1.5億只,逐步取代白熾燈和其他低效照明產品。這項計劃全部實施后,全國一年可累計節電290億千瓦時,少排放二氧化碳2900萬噸,二氧化硫29萬噸。推廣計劃從2008年開始實施。
各地積極探索多種推廣模式
在推廣高效照明產品工作中,北京、山西、云南等地探索出成功的推廣模式,有力地推動了高效照明產品的推廣應用。
2008年,北京市選擇四個城區的400多個社區為推廣重點,由居委會和推廣企業協作,事先發布公告,逐個小區進行推廣,一個多月內推廣了400多萬只節能燈。這種做法計劃性強、效率高、組織有序。
山西省在長治、運城的鄉鎮一級,組織村委會及推廣人員進行培訓,深入開展需求調查,逐村逐戶登記,統一配送推廣產品,一個月內推廣了300萬只節能燈。
云南省根據大宗用戶需求集中、需求量大的特點,以大企業(集團)為重點,集中推廣。僅在紅塔集團、紅河集團等4戶企業就推廣了93萬只節能燈。發展改革委認為,這種模式的推廣工作組織有力、效率高、成本低。
浙江省利用郵政系統完善的信息和物流渠道,向杭州市80萬戶居民家中發放了宣傳資料,通過郵政回執確定用戶需求,并通過郵購手續送貨上門。發展改革委認為,浙江的做法宣傳效果好,配送便捷。
河南省利用政府網站,設立財政補貼節能燈推廣申購頁面,用戶可通過網絡方式申請購買。這種做法便捷快速、減少現場購買帶來的不便。
各地成功的做法,既為擴大節能燈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也為推廣其他節能產品積累了經驗。
節能減排擴內需效果明顯
據發展改革委介紹,此次節能燈的推廣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促進了節能減排,擴大了消費需求,同時還支持了企業發展,帶動價格下調,增強了節能意識。
據有關部門測算,這次推廣的6200萬只節能燈,每年可節電32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320萬噸、二氧化硫3.2萬噸,對推動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起到了積極作用;財政補貼約2.8億元,直接拉動社會消費6.5億元;按電價0.5元/千瓦時測算,年節約電費16億元。
發展改革委認為,通過這次推廣工作,提高了公眾對節能燈的認知度,增強了居民使用高效節能產品的意愿,引導社會各方面合理消費、綠色消費,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節能減排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