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3-25日,全國污染防治工作現場會議在上海召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認清當前污染防治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與壓力同在的復雜形勢,深入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把握戰略機遇,準確應對挑戰,努力開創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十一五”以來,污染減排穩步推進,繼200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開始出現雙下降,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后, 2008年全國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比2007年持續下降, 2010年有望超額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全國地表水水質總體穩定,部分流域呈逐年好轉趨勢,七大水系國家監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14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5.2個百分點。全國近岸海域一、二類水質比例上升2.8個百分點。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穩定,呈現好轉趨勢,其中全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增加5.8個百分點。酸雨發生面積和影響范圍基本穩定。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環境污染惡化趨勢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張力軍副部長強調,“十一五”以來,全國污染防治工作始終堅持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創造性地實施了區域聯防機制,采取了最嚴格的環境污染控制措施,通過部門聯動、政企聯動,聯防聯控,在北京及周邊地區共同構筑了一道堅不可破的環境安全屏障,完全兌現了奧運會空氣質量承諾,并創造了近10年來北京市空氣質量的歷史最好水平。把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三年共安排工程建設資金238億元,解決了1.09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保證全國飲用水基本安全。全面實施江河湖海休養生息,重點流域治理穩步推進,淮河、海河、遼河、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黃河中上游八個流域規劃安排的2712個治理項目中,已建成881個、在建960個,完成投資510億元,好于“十五”同期進展水平。城市環境管理工作不斷強化,目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與定量考核覆蓋城市617個,占全國城市總數的94.2%,共建成72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區)。嚴格環境準入,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強,2008年,環保部對總投資4737億元的156個“兩高一資”項目不予受理、審批或暫緩審批,三年來,首次審核未通過的擬上市企業比例達到50%左右。全國建設了31個省級固廢管理中心,成功阻止了多批“洋垃圾”向我國非法轉移,2008年廢物走私案件較2007年下降了60%。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大幅度提升,2008年持證單位共處置和利用危險廢物達到400萬噸,保障了汶川地震和三鹿奶粉等重大事件中產生的危險廢物得到安全處置。
張力軍在報告中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堅持全面改善環境質量,努力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逐步建立起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和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和信息公開手段,努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機融合。
在講到今后一段時期污染防治工作任務時張力軍副部長強調,要將全面改善環境質量作為污染防治的根本任務,將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作為污染防治的根本方針,將全面推進重點突破作為污染防治的根本方法,將減少污染物產生作為污染防治的根本途徑,將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和信息公開等措施作為污染防治的根本手段。今后兩年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繼續毫不松懈地抓好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工作,著力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環保重點城市每年要對轄區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進行一次水質全分析,分析評估結果報請經國務院同意后向全社會公布;二要加快推進重點流域海域污染防治規劃的實施,組織對重點流域各省級人民政府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向全國通報,并作為資金下達、項目審批、干部任用、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三要建立區域聯防新機制,全面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三大地區實施特殊的環境政策和標準,要確保亞運會和世博會的空氣質量達標;四要努力構建工業污染預防新體系,研究建立產污強度指標體系,并以此作為環境準入條件,繼續完善上市公司環保核查相關規定,建立上市公司環境行為信息披露制度,將實施清潔生產作為管理減排的重要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實施清潔生產后的減排量,應在核實基礎上予以確認;五是全國所有城市到2010年都要納入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范圍,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要建立能上能下機制;六要扎實推進固體廢物和化學品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落實國家和省級固體廢物管理中心能力建設規劃,完善電子廢物回收體系,規范電子廢物拆解利用行業,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污泥和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無害處理處置,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切實防止形成二次污染。七要積極謀劃“十二五”污染防治工作;八要進一步完善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規體系,建立健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環保部門,各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環境保護局有關負責人及污染防治相關業務處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環境保護部機關各部門、直屬單位和派出機構負責同志列席了會議。會議期間,代表們實地考察了上海市污染防治工作的情況,寶鋼工業污染治理、外高橋第三電廠脫硫脫硝、御橋垃圾焚燒廠垃圾焚燒和滲濾液處理、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上海化工園區循環經濟清潔生產,以及太古士達危險廢物處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