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嘉興市首批違法排污較重企業曝光,根據該市環境保護監測辦法規定,環保部門向社會公布了今年首批違法排污較重企業共14家,并限期三個月整改摘帽,同時接受社會監督。
一次對十四家企業違反環保政策進行曝光,實行掛牌督辦,其力度之大,彰顯出政府根治工業污染的決心。其實,每個人都會感同身受到近年來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政府此次出重拳嚴治實在是大得民心之舉。進入新世紀,環保工作已經成為事關社會發展目標的全局性問題,成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十七大還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可見環境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然而由于環境保護方面的信息不公開,廣大群眾無法很好地對環境污染現象進行監督管理。更為嚴重的是有不少地方,群眾只知道周圍的環境變差,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知道附近有重大污染企業,也是敢怒不敢言。有時候擁有“無冕之王”的記者也只能望“污”興嘆。究其根本是地方保護主義和錯誤的政績觀所致。 嘉興市此次出重拳打擊環境污染,切實做到“鐵腕治污、鐵面執法、鐵心減排”,讓違法者承擔難忍之痛:筆者建議加大“三個成本”,把治理污染真正落實好,提高當地的綠色GDP。一是加大法律成本。讓違法者輕者處分、開除,重者依法處理直至判刑。二是加大經濟成本。讓制造污染者在經濟上遭致重罰,直至傾家蕩產。三是加大道德成本。如同此次的曝光督查一樣,今后還將加大媒體的曝光力度,讓造污者無立足之地,遭到社會的同聲譴責。 嘉興市近年來打擊環境污染的力度不可謂不大,措施不可謂不多,但收效仍然有限,如今加大違法的三個成本,則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也只有讓違法者切身感受到違法成本之高,高得讓他們難以承受,才能迫使他們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而這也正是廣大群眾對這次環保治理的期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