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動態】2009年“全煤會”成僵局 煤電價格分歧難以彌合 |
(時間:2008/12/30 10:15:13) |
由于主要供煤企業與五大發電集團在電煤價格上互不相讓,歷時7天的“2009年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匯總會”終未能在福州打破僵局。業內專家認為,每年一度的煤電博弈之所以僵持不下,主要問題仍出在市場煤、計劃電的體制上,這一情形加劇了明年重點電煤價格隨行就市的傾向。
五大發電公司一單未簽
這次“全煤會”上,除煤炭方面與一些地方電廠簽訂合同外,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等五大發電集團一單未簽,有的甚至提前走人。如此尷尬的結局,多少令人始料不及。而從每年“全煤會”上雙方博弈的重點來看,市場形勢的變化往往成為雙方談判的重要籌碼,這次也不例外。
盡管近期煤炭市場價格出現下滑,明年經濟形勢預期難以讓人樂觀,但山西焦煤、龍煤、平頂山煤業等大型煤炭企業,仍堅持重點合同煤價有所上浮的要求。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胡經理說,目前煤炭僅直接生產成本就有每噸366元。從明年1月1日開始,礦產品增值稅從13%調整到17%,一噸煤價按400元算,400元乘以17%等于68元,將大大加重煤炭企業的負擔。預期中的資源稅改革也很可能在明年出臺,必將繼續加大煤企的成本。銜接會也聽到不少煤企私下表示:不簽就不簽,大家就這樣耗著。
而五大電力集團則認為,目前煤炭價格下滑仍屬理性回歸,今年煤炭企業仍在盈利,而火電行業虧損700多億元。因此,電力方面提出明年電煤噸價要在去年基礎上降低50元,當屬合理。
在今年的“全煤會”上,由于煤炭方面對地方電廠采取了適當寬松的政策,使得一些地方電廠提前與煤炭方面簽訂了有量有價的合同。期間,錄入網絡數據庫的合同量已有5億噸。如神華和粵電、浙電、華潤3家電力企業簽訂的明年重點電煤合同,平均提價10%,每公斤發熱量5500大卡的煤炭合同價格約為每噸500元。目前,粵電力、上海電力、浙江能源、湖北能源等都已簽訂了批量供求合同。這些合同價都是以中國神華等大型煤企的“指導價”為準繩。據了解,含稅下水煤價方面,中國神華為每噸540元、中煤能源為每噸530元、大同煤炭為每噸550元、伊泰為每噸550元。
但由于五大電力集團態度堅決,煤電雙方無果而終。對于一單未簽的結局,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憂慮:煤炭會上談不攏,鐵路運輸有一半的量沒有落實,這會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煤炭能源供應、交通運輸等。
煤電雙方為何總是頂牛
相對于煤炭方面的“價格聯盟”來說,這次電力陣營顯然有些被動。但一向保持強勢地位的電力端,在電廠電煤庫存普遍儲備充足,加上今年經濟形勢趨于惡化的情況下,今年依然保持了一貫強硬的態度。一位電力企業代表表示,如果重點合同煤價再次上調,電企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當前電力虧損狀態并未根本扭轉。今年以來,國家上調了2次電價,每度4分錢。目前,煤價已回到年初水平,電廠因電價上漲而獲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電廠仍然只是微利狀態,難以迅速扭虧為盈!鄙綎|滕州新源電廠副總經理葛林法說。
但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負責人表示,當前電企庫存最多不過兩個月,頂多能撐到春節后。屆時,政府讓電企發電,電企遲早要回來找煤企。如果煤企一旦因沒有合同而斷供,雙方只好一月談一次了。其實,根據歷年的煤炭供求實踐,即使供求雙方簽訂了煤炭合同價,但真正決定電煤重點合同價格的,還在于未來煤炭的供需形勢。煤企和電企價格談不攏,根源在于電價沒有放開,煤價放開了,這就是牽涉到國家體制的問題。
“電企是國企,虧損了可以找國家,但電企和煤企是市場關系。以現在的煤價,電企沒辦法解決盈利問題,所以只好拍拍屁股走人了!边@位負責人說。
其實,對于電企的虧損,除了電煤價格快速攀升之外,電企本身問題也很多!拔宕箅娏φ剂穗娒菏袌龅募s50%,別的地方電企都簽了,說到底還是電企自身的問題。別人發電能賺錢,他們怎么就不能賺錢了呢?”上述負責人表示,電廠內部的機制,要做調整。國家大包大攬,監管也不到位,根子在于壟斷。
煤電之爭如何加以破解
為破解市場煤、計劃電之間的矛盾,我國制定了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但今年以來,市場煤炭價格翻番,電價調整卻一再滯后。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負責人表示,煤電價格聯動是一個好的機制,但現在卡在電價的調整上,國家考慮到對CPI的影響很難輕易放開。因此,煤電聯動機制應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聯動關系,要兼顧到煤企、電企各自的利潤空間。
今年夏季電荒是一個極端局面,但它反映了必須進一步規范國內煤炭貿易秩序的必要性。每年的煤炭訂貨會之后,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簽訂的合同難兌現。一位煤企負責人說,一些地方的煤炭企業雖在訂貨會上簽了合同,但在煤價高漲時真正兌現率不到一半,其余全部按照市場價賣給了其他急需用煤的企業。還有的煤企,簽訂的都是“有量無價”的合同,一年內竟然可以調價七八次,這樣的合同簽了也沒有用,電力企業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因此,業內建議國家加強對煤炭資源的掌控能力。山東電網電力交易中心主任程旭東認為,造成今年全國性“電荒”的表象是煤價上漲和運力不足,但根源在于電力體制改革滯后,國家能源宏觀調控乏力,對全國能源發展戰略缺乏統一規劃,對煤炭行業失控和放任。由于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的替代性較差,所以一旦煤炭出現問題會影響深遠。為此,業內人士建議國家繼成品油稅費改革之后,進一步規范煤炭等能源市場,加強對煤炭價格的掌控能力,加快電價形成機制改革,并考慮籌建全國統一的煤炭交易市場。同時,明確輸煤與輸電并舉,加快國家特高壓電網建設,使國家電網在更大范圍內成為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另一有效平臺。
業內人士認為,煤、電行業是關系到國家經濟大局穩定的重要行業。從根本上看,煤、電企業并不是矛與盾的關系,而是相互依靠的市場關系。如何實現互利雙贏,保持長遠的合作利益,應成為雙方談判的基礎。當前,為緩解電煤緊張、煤價上漲所帶來的經營壓力,國內發電集團紛紛投資、入股煤炭行業,煤電一體化趨熱。山東省煤炭工業局經濟運行處副處長郭強認為,在煤炭產地推進煤電一體化,變輸煤為輸電,不僅可緩解鐵路運輸的壓力,而且能夠減少運煤對沿途環境的污染。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