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動態】華電集團展示電力綠色新形象 |
(時間:2008/12/4 9:21:10) |
一個是令人注目的“升速”:截至2007年底,作為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華電集團裝機容量從成立初期的2554萬千瓦猛增至6302萬千瓦,資產總額增長189%,發電量增長122%。
一個是影響深刻的“降速”:截至2007年底,華電集團供電煤耗大幅下降22.4克/千瓦時,節約標準煤385萬噸,節約用電逾24億千瓦時,節約燃油38.5萬噸,直接實現節能價值33.5億元。累計投產脫硫機組3491.5萬千瓦,形成162萬噸的年削減能力。
一“升”一“降”之間,華電集團的現代發展之路清晰顯現,不僅成為中央企業踐行節能減排和社會責任的排頭兵,更在“清潔”與“綠色”中,展示了中國電力企業的嶄新形象。
“兩個優化”:與最好同行
華電集團在規模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不斷優化電源結構和技術結構,使電源建設與國家能源戰略相配套,與生態資源環境相協調。
這不愧是一座花園式的現代化電廠!走在華電湖南長沙發電有限公司廠房內,抬頭看到的是玻璃鋼架結構的節能頂棚,窗外配套同步建成的高效靜電除塵、灰渣綜合利用、用水排水閉路循環系統,使這里完全達到無煙無味無污染。2007年末,作為華電集團脫硝示范性工程,兩臺“綠色火電”相繼在此完美亮相,它的非凡意義在于率先建成我國60萬千瓦同步脫硫脫硝超臨界機組,每年不僅可減排二氧化硫3.9萬噸,還可減排氮氧化物5412.5噸,減排煙塵19.25萬噸。
“最好”還遠不止這些:在山東鄒縣電廠,國內單機容量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兩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全部建成投產,其設計供電煤耗僅為270克/千瓦時,兩臺機組一年可節約標準煤99萬噸。
在寧夏靈武,兩臺60萬千瓦超臨界空冷機組“橫空出世”,較傳統濕冷發電機組節水70%,年節水量超過1000萬噸,相當于32萬人一年的用水量……2007年,各地投產的15臺單機容量60萬千瓦及以上大容量、節能環保型火電機組都有一面共同的旗幟——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不僅要優化發展大容量、高參數、環保型高效煤電,更要大力發展水電,積極發展新能源和核電,形成水火互濟、風核并舉的電源格局。”華電集團總經理云公民如是說。
如今的華電集團,正繪就一幅清潔發展的藍圖:在擁有我國第一家流域水電公司,實現對烏江流域進行梯級開發的基礎上,金沙江中游、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加快推進;“西氣東輸”配套工程273萬千瓦的燃氣發電機組全部建成投產。
以風電為主的新能源項目也在“乘風破浪”。目前華電集團所屬內蒙古輝騰錫勒、新疆小草湖一期、寧夏寧東一期風電項目已建成投產,累計占有風電資源1200萬千瓦以上。在其它新能源領域,國內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系統——廣州大學城分布式能源站將在明年建成投產,積極開展上海太陽能發電項目前期工作,在秸稈發電等生物質能發電領域,華電集團已在國內形成強大聲勢。
清潔能源規模開發已見成果。目前,華電集團已有42個項目正在進行CDM開發。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13項裝機容量共計405.15萬千瓦,預計二氧化碳年減排683萬噸。其中,2007年12月11日,英國益可環境金融集團公司和德意志銀行與華電集團簽訂了“CDM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暨超超臨界項目碳減排條款書”,預期每年減排300萬噸、收益3300萬歐元,創下了我國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減排出售單筆之最。
“兩個加強”:搶占節能減排“制高點”
推進節能減排向更高目標進發,離不開科技進步這臺“加速器”。
近年來,華電集團圍繞環保、節能、高效,掌握和應用了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空冷、煙氣脫硝、秸稈發電、海水淡化、鍋爐微油點火、大容量循環流化床等先進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生產運營、基本建設及電站裝備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成功申報國家“863”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項目4項,安排科技項目和科技創新基金項目43項。其中,華電集團在IGCC發電技術的應用上走在全國前列,該課題進行工業示范后,將使我國成為擁有IGCC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國家。
推進節能減排向更高目標進發,也離不開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通過精選、優建、嚴管,華電集團正推動節能減排向源頭疏導轉變、向可控在控轉變、向標本兼治轉變。
圍繞脫硫改造積極開展污染治理工作。僅2007年,華電集團完成環保技改及前期項目34項,完成投資6.3億元。華電集團青島公司是我國北方第一家采用海水脫硫技術的企業,脫硫效率達到91%以上,每年還可節約淡水300多萬噸。半山公司IGCC改造項目煤耗約240克/千瓦時,其排放煙氣中幾乎不含煙塵和二氧化硫。同時,在項目建設中推進資源、廢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水資源的循環利用。2007年,公司系統有29家電廠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華電集團系統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68%;實施了11項現役電廠廢水治理改造工程,減少廢水排放2550萬噸。
“兩條腿走路”: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對企業而言,特別是對肩負經濟、政治、社會責任的國有企業而言,通過‘上大壓小’,淘汰落后產能,不僅能有效改善電源結構,也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華電集團視“上大壓小”為機遇,自我加壓,決定在“十一五”關停692.3萬千瓦小火電機組,比國家下達指標主動增加224萬千瓦。2007年,踐行“不但是要關停,而且是主動提前關停”的承諾,一年關停小火電機組31臺175.9萬千瓦,超額完成年度目標40%。截至2008年10月,今年累計關停機組144.8萬千瓦。
“上大壓小”與節能管理是邁向資源節約型企業的“兩條腿”,缺一不可。一定意義上講,要形成資源節約的長效機制,離不開節能降耗的常態管理。
2007年,華電集團組織專家完成了33家企業節能評價工作。在此基礎上,2008年華電集團重點聚焦“對標管理”,在提升節能減排能力上,狠抓能耗指標的細節和全過程管理,堅持逐月對比、分析,對能耗高的重點企業進行監控指導,解決突出問題。為了讓約束性指標‘硬’起來,華電集團建立了長效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和考核體系,層層分解節能減排目標,確保節能減排工作落到實處。
根據華電集團制定的“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到2010年底,華電集團供電煤耗完成336克/千瓦時,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削減44.9%,控制在92.6萬噸以內,實現關停小火電機組692.3萬千瓦。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