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之路 ——張家界旅游資源大市到旅游產業大市的跨越 記者 徐華 廖麗華 邱觀永
讀懂張家界,首先要讀懂張家界旅游;把握張家界旅游,才能把握未來。 在一個叫“山溝溝”的風情農家土菜館里,記者和張家界國土資源局局長高建國以及國土系統的其他同志,邊細飲土家族的佳釀,邊話張家界的大好河山。更感受著信息化帶給這座旅游資源大市的滄桑變化與無窮魅力。 大自然賜予的一塊寶 張家界,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土家族占總人口的77%。擁有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首處世界自然遺產和唯一的世界地質公園。旅游產業是其支柱產業,占GDP比重高達68.6%。高建國局長提到,目前張家界市正從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產業大市的跨越發展,整個張家界的旅游產業正向提質培優的方向邁進,全市正在全面推進國家旅游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大力打造世界旅游精品。 旅游資源作為國土資源的一部分,納入了國土部門的監管和調控。張家界市國土資源局正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主線,以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始終堅持用好用活旅游資源作為指導思想,不斷推進國土資源建設。以實現“旅游立市、新型工業化強市、現代服務業興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統籌保發展與守紅線、穩增長與調結構、優服務與嚴監督、惠民生與保穩定的關系,積極主動服務,嚴格規范管理,全力加快張家界世界旅游精品建設進度。 “張家界山美水美風情美,要通過各種手段,把張家界這張名片推向全國,推向全世界。2011年電影《阿凡達》就是在此取的景”。高局長談起張家界,贊美之詞和驕傲之情溢于言表。 信息化下的新騰飛 掌控美甲一方的張家界旅游資源,國土部門一把手的高建國局長又是如何做好“旅游資源大餐”的呢。 他介紹到,張家界國土資源局黨組始終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在省廳關心和指導下,緊跟全國、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一盤棋,力克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等困難,以金土工程建設為契機,以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手段規范和創新國土資源管理為目標,如利用GIS技術,積極進取,實現了信息化從無到有并初步滿足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需要的跨越式發展。 目前,張家界市局信息化建設按照湖南省廳的統一部署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聯網。高局長還提到張家界下屬的慈利縣做到了“省、市、縣、鄉”四級聯網,信息化的觸角延伸到了鄉鎮一級,并且基本實現了“工作全上線,業務全上網”。 自從2006年開展國土信息化建設以來,經過幾年的建設,家界市局在業務辦理上基本實現了無紙化,電子化,實現了網上審批,網上辦公,網上交易和網上會商。利用遠程批件系統,大大提高了報批的速度,高效地處理了各項業務電子案卷2373件。 一臺電腦,一杯茶。網上辦公,只需輕輕一按鼠標,點擊確認,發送等就可把手頭的工作完成。而且反饋速度幾分鐘,效率和質量大為提高。自電子政務系統上線運營后,張家界國土系統工作人員就應用公文傳輸系統,成功辦理公文收文978件,辦理內部公文1570件。 “張家界現在95%的土地在網上交易,同時部署的網上會商系統成功完成67次部、省國土部門主持召開的省、市、縣全覆蓋的電視電話會議。”對于下轄的貧困縣來說,減少了人員參會往返的差旅費和時間成本,節約了辦公成本,這對于財政緊張的貧困縣來說是節流的好辦法。 未來張家界的國土資源管理向什么方面發展。高局長說,張家界市局將以信息化規范和創新國土資源管理,以“金土二期”為抓手,以國土資源“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建設為支點,利用MapGIS等GIS軟件,整合資源,深化應用,持續開發,強化服務,擴大覆蓋面,加強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統籌,推進信息化與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的深度融合,實現國土資源業務信息化管理,進而實現國土資源管理手段的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