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政務】工信部:光伏發電成本將降至0.8元/千瓦時 |
(時間:2012-2-27 10:56:21) |
2月24日,工信部發布《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稱,到2015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3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光伏發電具有一定經濟競爭力。 此外,到2020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6元/千瓦時,在主要電力市場實現有效競爭。 工信部表示,“十二五”期間,光伏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適應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確定的裝機容量要求,同時積極滿足國際市場發展需要。 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級,骨干企業達到GW級水平;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近年來全球光伏產業增長迅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成本持續下降。2009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為10.66吉瓦(GW),多晶硅產量為11萬噸,2010年分別達到20.5GW、16萬噸,組件價格則從2000年的4.5美元/瓦下降到2010年的1.7美元/瓦。 “十一五”期間,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以超過100%的年均增長率快速發展。2007~2010年連續四年產量世界第一,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約為10GW,占全球總產量的50%。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額達到202億美元。 規劃中稱,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存在動蕩形勢,一些國家的新能源政策出現調整,相關補貼紛紛下調,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有較大影響。同時,歐美等國已發生多起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貿易糾紛,類似糾紛今后仍將出現。 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國太陽能電池成本優勢明顯,對國外產品造成壓力;二是國內光伏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產品主要外銷,可能引發傾銷疑慮;三是中國相關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存在產品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