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全球能源機制11月8日在新加坡共同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來自18個東南亞國家的能源、環境、供電等部門的代表,以及氣候變化談判人員、燈泡制造商和非政府組織代表一致同意,逐步廢除白熾燈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與資金并減緩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 白熾燈產生的能量95%都是熱量,照明效率非常低。同時,白熾燈的壽命只有約1000小時,而節能燈卻能夠提供1萬2000個小時的照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如果東南亞國家全面廢除白熾燈而改用節能燈,每年將能夠節省160億美元的能源開支。 在環境署評估的11個東南亞國家,每年消耗的電力為約22萬億瓦小時,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為1600萬噸。如果整個東南亞廢除能源效力低下的白熾燈,改用節能燈,將能夠大大節省電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效果相當于減少了近300萬輛汽車。在東南亞較大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約8%的電力消耗都是由于使用白熾燈,如果全面使用節能燈,每年能夠節省10億美元。 環境署指出,東南亞的許多國家都已經開始向節能照明轉變,但該區域仍需更為協調一致的策略,制定節能照明的最低能效標準、質量控制機制、產品替代的政策與程序,包括良好的產品處理及回收。 東南亞率先向節能照明過渡的國家是菲律賓,該國在2005年發起了一個有效照明市場轉型項目,將不同的高效照明項目與操作進行了整合,并制定了標準,同時大力推廣。該項目到今年六月已經達到了節省73億瓦小時電力的目標,相當于削減了近4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