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塵與汽 捕獲PM2.5

由陜西海浪公司和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研發的“煙氣細顆粒物(PM2.5)與水蒸汽回收技術”,日前在寶雞國家級高新開發區通過專家鑒定。這標志著我國在全球抗擊霧霾攻堅戰中,又掌握了一項突破性技術。 PM2.5顆粒與水蒸汽二者凝結在一起,是形成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PM2.5潛藏于燃煤煙塵飄浮在空氣中,對人體為害甚烈,它攜帶著細菌、病毒、重金屬及致癌物等,可以穿透呼吸道直達肺底部,引起多種疾病甚至肺癌。如何捕獲或降低PM2.5的危害,一直是全世界公認的環保難題。

針對這一環保科學前治課題,陜西海浪公司科研人員歷時5年,跋涉于我國中西部各地,進行實地調研和測算。科研團隊帶頭人,該公司董事長張勤福,創造性地提出了除氣象條件之外,鍋爐蒸汽與煙塵是形成霧霾的主要元兇的學說,將攻關重點準確地鎖定在煤炭潔凈燃燒和捕獲PM2.5的方向上。此后,他們聯手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歷經上千次反復實驗分析,終于以發電廠燃煤鍋爐為重點,研發出了“煙氣細顆物(PM2.5)與水蒸汽分離回收技術及煙氣PM2.5分離回收器”,從鍋爐煙氣中成功地捕獲了霧霾元兇PM2.5,水蒸汽也同時全部分離凝結回收。目前,采用這項技術的燃煤鍋爐,其煙塵排放率已降至每立方米10毫克,僅是國家允許的天然氣排放標準的五分之一。

我國是世界頭號燃煤大國,現有工業燃煤鍋爐52萬臺,全國每年消費煤炭36億多噸,產生的煙塵和PM2.5總量均居世界前列。如果全部采用這項技術發明來改造和完善各種鍋爐(包括工業、生活、建材、采暖等),必將使我國抗擊霧霾和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取得重大進展。 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這種“煙氣細顆粒物分離回收器”經過多地區鍋爐實用測試,證實其性能可靠,操作簡便,無須再增加人力或花費大量投資,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推廣價值。

國家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環境分析測試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有關專家學者,參加了對這項成果的鑒定,一致認為該技術科學合理、安全可靠,主要指標優于國家GB13223-2011標準限值,細顆粒物去除率達到90%以上,排放煙氣濕度≤70%,具有顯著的細顆粒物減排效果。其綜合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在治理霧霾污染,改善環境質量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建議加快成果產業化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