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首日,供暖企業是否點火送暖,11月15日凌晨3時30分,記者跟隨市供熱辦、市信訪局、建委供熱督察組、各區的行政執法部門,對全市163家供熱企業進行了臨時檢查,結果顯示,開栓率達到了100%。盡管第一天正式供暖就遇到了暖和天,但鍋爐的回水溫度均超過39攝氏度,可以保證居民家中溫度適宜。“2點多就起床了。 ”凌晨4點,西崗區某供熱企業的一名鍋爐工對檢查人員說,“沒想到遇上了一個暖和天”,此時,回水的溫度表上,黑色指針已經到了42攝氏度,市供熱辦主任劉愛博介紹,按照現在室外的溫度,這個出水溫度完全可以保證居民家里溫度達到18攝氏度。
記者看到,每個鍋爐房里都有一張供熱部門下發的“供熱曲線表”,當室外溫度在零上5攝氏度,回水溫度達到33攝氏度就行,當室外溫度為0攝氏度,回水溫度達到38攝氏度就行,司爐工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盯著壓力表、回水溫度表,及時根據外面的天氣狀況,調整回水溫度。
15日凌晨的檢查,檢查人員主要看兩樣東西,一樣是回水溫度表,看供熱企業供熱是否達標,另一樣是運行記錄,這個記錄必須由鍋爐房的值班班長填寫,如實記錄各個時段的數據。記者連續走了近20家鍋爐房發現,最低的回水溫度,都達到了39攝氏度以上,有的供暖企業回水溫度高達60攝氏度。
早晨7點,市供熱辦9個抽檢組在全市范圍的突擊檢查完畢,統計數據顯示,檢查人員一共對大大小小的鍋爐房檢查了163個,全部都已開栓正式供熱,達到了市供熱辦的要求。
盡管抽檢的開栓率達到了100%,市供熱辦主任劉愛博表示,這只是今年供暖邁出的第一步,下一步工作將轉到監督供熱企業的運行質量上來,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確保供熱質量。抽檢結果雖然顯示回水溫度都達標,甚至還超標,但是這個溫度能不能穩定持續下去是更重要的,不允許供熱企業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在未來幾個月內,各區的供熱辦仍將采取不定期的“明察暗訪”。
相關人員表示,15日凌晨的檢查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由于大連特殊的地理特點,很多鍋爐房建在大坡上,其中一些鍋爐房沒有足夠大的儲煤點,大量的煤堆放在別處,“如果遇到雪天,煤肯定運不上去,很可能影響居民取暖。供暖企業現在必須要進行準備。 ”
另一個問題是供熱初期“積氣”較多,各區供熱辦稱會馬上協調指導供熱企業入戶排氣,排氣調查工作正常需要3~5天時間才能完成,因為15日早晨7點,已經有居民反映暖氣不熱的問題。
市供熱辦主任劉愛博表示,目前各供熱區域,已經按比例設置了測溫點,今年還要增加測溫點,尤其是供熱末端的用戶,力爭今年的供暖再上一個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