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泵工業的發展水平一般應與本國能源行業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泵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一直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僅在關系到國家經濟和國防安全的能源、石化、航空、航天、鋼鐵、軍工等重要領域就有大量應用。人們比喻泵是工業的心臟,事實上也是如此。 據統計,中國水泵廠家達2000余家。所有泵的生產450個系列,5000多個品種。總泵國內基本設計,生產。上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引進了100多個系列,2000多個品種,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國內落后泵市場,同時也減少了與國外產品的差距。此外,與外商合資,合作生產模式,使我國重點泵技術水平接近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目前,國內泵業迄今尚未形成真正的品牌優勢,真正的急需的高端產品仍然需要從國外進口。而泵業的發展主要還是依靠國內強勁的需求。由于未來幾年國內需求旺盛,使得國內泵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行業面臨的競爭激烈,包括和國外泵業競爭。由于國內泵業比較優勢的逐漸喪失,以及出口條件的劣化,泵的出口預計會受到打壓。預計泵的產品會多元化,配套能力會進一步提高。 由于國內鼓勵國產化新品的政策首次由政府擔綱,預計由國內研制急需的高端泵會得到強勁的推動。一些新的產品,如節能環保電磁熱泵等會在政策的指引下得到推廣應用。泵的設計水平會和先進的制造技術在大型的泵制造廠進一步得到提升,兩項技術的結合會給泵制造廠帶來質的飛躍。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某些特殊泵業的競爭加劇,這樣就導致一些不上規模的泵制造企業和技術跟不上要求的企業會被逐漸淘汰。 未來國內泵產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領域: 環保行業:國家擬投巨資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工業廢水處理裝置。 供水工程:南水北調及其支線供水工程仍然是國內急切推動的項目。 電廠:我國部分地區仍然短缺,新的電站建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各電廠泵仍然有強勁的需求。 石油石化行業:石油石化產業的未來,中國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各種石油化工和石油泵在國內有著相當大的需求。 農田水利建設與國家政策惠及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的差距一定會更快增加。這是一個關鍵領域的需求。 目前,國內經濟仍然強勁發展,各行各業泵的需求依然旺盛。因此,依靠國內需求,中國工業泵產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為更好促進產業集聚創新發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于11月8日舉辦“中國工業防爆潛水泵產業創新合作高峰論壇”,本次活動將邀請國內行業領域產學研精英齊聚濟寧,以“智能制造+科技創新 構建工業泵產業生態”為主題,對標發達國家及城市,共話主題,充分交流,促進產業鏈合作,同時,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探討政產學研如何助力企業發展,引導產業集群創新發展。 本次論壇將在山東省濟寧市隆重召開,濟寧作為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礦用泵閥產品生產基地和產業集群,各類泵行業從業人員已達萬人以上,年產值近10億元人民幣,泵產業已經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為經濟建設、國家能源安全等做出了巨大貢獻。 濟寧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東鄰臨沂,西接菏澤,南面是棗莊市和江蘇省徐州市,北面與泰安市交界,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濟寧地區歷史文化悠久,是儒家文化發祥地。儒家創始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促進了濟寧商品經濟的繁榮,使濟寧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工商業城市。 近年來,濟寧舉全市之力,毫不遲疑大抓工業、突破工業,毫不松懈地轉方式、調結構,先后出臺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及十大制造業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1351”十大產業“千百億培植工程”,對三五年內能夠形成千億級、五百億級、三百億級和百億級的產業進行集中培育,著力構建以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為先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基礎、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集中培育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化工、橡膠、食品、醫藥、紡織服裝、造紙、新能源、新信息十大產業。通過不懈努力,濟寧已建成機械制造、生物技術、紡織新材料、專用汽車、光電特色產業5家國家級產業基地,擁有省級以上工業園區15個。濟寧依托園區發展,已建成產業集群22個,形成了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特色鮮明的骨干產業集群,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強企群體不斷壯大。5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和70余家國內500強企業落戶濟寧,山東推土機、中國重汽、吉利汽車在濟寧的土地上成長起來,裝備制造業成為濟寧又一大產業。 本次活動還將考察山東魚臺經濟開發區,魚臺經濟開發區成立于2002年5月,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現行政區劃總面積38平方公里,園區建設面積11.3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00余家,先后被命名為濟寧市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園區、山東省省級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山東省省級文明單位。形成了以安泰礦山、星源集團、寧大鋼構為代表的機械制造產業(主導產業),其中全區工業潛水防爆泵生產能力達到20萬臺,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潛水防爆泵生產基地。 11月8日,讓我們相聚濟寧,相信本次盛會定能助力濟寧實現工業泵產業生態創新發展,全面推動我國工業泵智能制造與科技創新的融合發展,更好的賦能產業、共享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