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減排限產風近期越刮越烈。應對節能減排,江蘇、浙江、河北等地紛紛出臺對高耗能行業進行懲罰的電價措施:拉閘限電與懲罰性電價隨著全國各地對高耗能企業實施強制限電政策,導致國內大批鋼企被迫停工或減產。據“我的鋼鐵網”測算,此次限電措施使全國在8- 12月份粗鋼產量減少達到2570萬噸左右,這會使得后期粗鋼供給減少約9.6%。 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務院前天推出“節能環保”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期為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打基礎。 全國限電鋼企減產將達2500萬噸 目前各地紛紛出臺對高耗能行業進行懲罰的電價措施:拉閘限電與懲罰性電價并舉。 以江蘇省為例,該省對“兩高一低”企業、節能減排預警企業、鋼鐵企業、水泥和高耗能企業進行錯峰限電;對所有的鋼鐵企業因為高耗能而節能減排,一個月28天,可以生產18天,停10天,直到10月底;對高耗能企業電價上漲,同時取消峰谷電價政策。 江蘇并非個案。浙江省物價局、電監辦日前聯合發出通知,對超能耗產品將實行懲罰性電價,即電價加價,進一步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節能降耗。省政府表示,要確保三季度達到年度節能降耗進度目標,確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河北省發改委近期發文要求,對99家超限額標準用能企業執行懲罰性電價,明確整改時限、標準和要求,確保所有處理措施在9月底前落實到位。其中,邯鄲市為促進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自今年9月1日起,該市對鋼鐵、水泥、焦化、造紙、印染等超能耗業、落后裝備實行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等限制措施,涉及48家企業。 各地的拉閘限電之舉,在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看來,原因為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把五年中降低單位GDP能耗20%定為了一項最重要的硬指標。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政治局和國務院都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動搖。以統計局最新上調的GDP數據計算,為實現“十一五”規劃中20%的節能目標,今年單位GDP能耗需要比去年下降5.2%。但在今年一季度,單位GDP能耗反而比去年上升了3.2%。 隨著全國各地對高耗能企業實施強制限電政策,國內大批鋼企被迫停工或減產,據“我的鋼鐵網”測算,此次限電措施使全國在8-12月份粗鋼產量減少達到2570萬噸左右,這會使得后期粗鋼供給減少約9.6%。 節能減排更需長效機制 針對各地的拉閘限電行為,學者們建議,在強化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時,更應從建立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入手,防止地方政府為完成目標的突擊行為。 “拉閘限電屬于節能減排的短期行為,這種方式不可能成為將來的主流方式。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的潛力在于干熄焦方法煉焦以及預熱發電等。這些方面的調整需要一定資金投入。因此拉閘限電對產能的影響與鋼廠檢修的效果類似。”國信證券首席分析師鄭東如是說。 中國聯合鋼鐵網分析師胡艷平也指出,排山倒海式的節能減排行為存在“唯數字論”傾向,部分地方政府對節能減排采取的手段和方法過于簡單和粗暴,甚至可以說是為“達標”而不惜一切代價。從某種意義上說,當前某些實施辦法并不符合節能減排的初衷,甚至有悖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9月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節能環保、新能源等七個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在重點領域集中力量,加快推進,這將為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