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冶金產品進口存在“六大陷阱”企業須提高警惕 |
(時間:2014-3-17 17:22:10) |
8月27日,商務部宣布調整《2013年自動進口許可管理貨物目錄》(下稱“《目錄》”),將屬于廢鋼一類的不銹鋼廢碎料、鍍錫鋼鐵廢碎料、機械加工中產生的鋼鐵廢料等產品從《目錄》中取消,自2013年9月1日起執行。 我國廢鋼需求缺口較大,主要依賴進口。進口廢鋼容易夾雜具有放射性等對環境存在威脅的廢物,因此我國對廢鋼進口實施“全過程、全鏈條封式”管理。商務部取消了對廢鋼的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相當于精簡了進口程序,有利于節省進口成本。但冶金產品進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值得企業提高警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其主要表現為如下六個方面。 陷阱一:短重嚴重 近日,江蘇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在檢驗一批重達1502噸進口自日本的廢舊鋼軌時,發現該批貨物短重50.5噸,短重率高達3.36%,涉案金額近60萬美元。此批廢舊鋼軌短重率遠遠超過了國家標準允許值千分之二的誤差范圍,屬于重大短重。對此,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嚴格依照國家標準,在反復核查的基礎上,及時出具對外索賠證書,為國內進口方挽回了10余萬元的經濟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進口貨物“缺斤少兩”現象時有發生,且短重率呈現上升趨勢,國內冶金企業在簽訂合同時要細化索賠條款,以免索賠無門。 陷阱二:輻射超標 近年來,我國廢鋼需求增長較快,進口量大幅增加。借此“東風”,一些國外不法商家屢屢將大批有“放射性”的廢鋼向別國轉移。其中“日貨”在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后,尤為嚴重。 據來自俄羅斯的消息稱,日本貨物輻射超標現象今年十分普遍。今年,俄羅斯消監局對來自日本的135706批貨物輻射安全指標進行了檢測,其中有91628輛汽車,35291批技術設備等的零配件。112批污染放射性核素的產品被禁止入境,其中還有80輛廢舊汽車,30批配件,2批水上和專用技術設備。 國內冶金企業要密切關注來自于國際市場的“日貨”污染信息,在簽訂進口合同中,也要細化防輻射、防污染條款,以防患于未然。 日前,在廣東高明口岸,一批放射性超標的進口鋯英砂被我國執法部門實施了退運處理。該批礦物的?酌射線劑量當量率高于當地環境輻射本底值14.8倍。 陷阱三:貨值不實 進口貨物如實申報貨值,是各國出入境口岸報關的重要一環,一些不法外商為逃稅逃費或為從事“洗錢”等不法行為,往往會采取不如實申報貨值手段,以從中謀利。 日前,湖南韶山海關發現一批進口的對外承包工程貨物存在貨值申報不實問題。該批貨物為電纜,重46噸,申報總值僅為1800歐元,明顯背離貨物的市場價值。經查,該批貨物系發貨人免費補償客戶的材料,無合同價值,填報1800歐元僅用于報檢。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出入境檢驗檢疫收費辦法》機器收費標準的相關要求,口岸執法部門通知申辦企業重新報檢,該批電纜貨值由原來的1800歐元改為18萬歐元。 冶金企業要了解和掌握轄區內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配合施檢部門加強對報檢單貨值的審核。當發現商品價格明顯偏離國際市場同期的平均價格時,仔細進行調查核實,如果涉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在收集證據后應立即報案查處,并將違法企業報有關監管部門,計入誠信管理體系。相關企業在報檢時,須如實申報貨值,要改變以“關系”或“朋友”的思維模式。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增加自我保護意識,并寫清楚保護條款,對價格等細節要考慮周全,減少因合同不明所帶來的貿易摩擦。當國外客戶就商品價格提出明顯偏離正常要求時,應予以斷然拒絕。 陷阱四: 以次充好 今年6月份,云南某公司從英國進口了一套等離子熔煉系統。該套設備是專門用于廢汽車催化劑熔煉富集,回收廢催化劑中的鉑、鈀、銠等貴金屬。然而,在入境檢驗中發現,這套設備的零部件中有兩個壓力容器,供貨外商無法提供有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鍋爐壓力許可證》,最終兩個壓力容器被確認為不合格產品,并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被執法部門責令退運處理。 進入7月份,云南口岸又發現從美國進口的一套等離子切割復合機,集裝箱嚴重變形,設備主機及零部件在集裝箱內為裸裝,并未采取有效的防護固定措施。主機和主要部件在集裝箱內已經移位和因碰撞嚴重變形,應做退運處理。目前,國內企業已經依據檢驗證書與運輸、保險及外方協商賠償事宜,向進口商提出賠償,其貨值高達109.5萬美元,是云南省近年來較大的一起殘損貨值賠償案件。 陷阱五:原料摻假 日前,山東日照口岸報關的一船重11.33萬噸,貨值487.73萬美元的澳大利亞動力煤被檢出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該船所裝載的煤炭中,摻雜有煤矸石類物質,干基灰分含量高達57.4%,低位發熱量僅有2784大卡/千克,屬于典型的摻假造假貨物。這是山東日照口岸歷史上檢出質量問題最嚴重、數量最大的一船進口煤炭。 對此,檢驗檢疫部門建議相關企業:一是加大對進口煤炭的審單,現場查驗和抽樣檢測力度,嚴防以次充好、以矸石充煤等摻假造假的貿易欺詐行為;二是國內收貨企業要增強風險意識,謹慎選擇國外供貨商,了解其貨源渠道和產品質量,規范貿易合同簽訂,具備條件的冶金企業還應在裝貨港做裝船前的檢驗和監督。 陷阱六:質量低劣 今年上半年,河北口岸共檢驗進口鐵礦405批次、重量2413.15萬噸、貨值27.88億美元,重量約占全國鐵礦石總量的6.28%。其中,不合格貨物竟達178批次,重量達853.39萬噸,貨值達9.35億美元,批次不合格率為43.95%,不合格貨物重量占35.36%,不合格貨物貨值占33.55%,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令人堪憂! 據了解,這些進口鐵礦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24個國家,其中巴西、澳大利亞等國的鐵礦石的品質相對比較穩定,墨西哥和東南亞等地區鐵礦石存在問題較多,不合格檢出率較高。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鐵含量偏低。墨西哥鐵礦品質波動較大,有時不合格率竟高達100%,尤其裝卸兩港全鐵含量差異較大,14批進口墨西哥鐵礦全鐵差異平均超過1.75%,最大的超過4.94%,質量狀況極差。同時,檢出一批品質嚴重差異的南非進口鐵礦石,其鐵含量低于合同要求9.61個百分點。 二是“明水”現象多發。巴西鐵礦中90%以上批次檢出明水,明水的存在既給鋼鐵企業造成了損失,又給港口環境、作業效率、船舶周期、航運安全等帶來一系列問題和隱患。 三是進口鐵礦石粒度偏差大。東南亞國家粉礦中混有大塊原礦、塊礦中含粉量過高現象時有發生。如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鐵礦中發現,粒度最大達300毫米,超出合同要求200毫米,易增加國內加工處理成本,造成高耗能高污染。 四是部分礦石硫含量偏高。東南亞和墨西哥等地區的鐵礦石品位相對不高,但其硫含量卻相對較高。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