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寧夏前四個月消納新能源電量同比大增41.5% |
(時間:2023/6/1 9:16:02) |
5月30日,寧夏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4月份,寧夏消納新能源電量137億千瓦時,同比大幅增長41.5%,占統調用電量比重33.3%,較去年同期提升了8.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9.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面對外送直流線路檢修等不利影響,寧夏啟動電力中長期連續分時段融合交易機制,突出光伏占比高的電源出力特性,發揮白天谷段(9:00-17:00)新能源出力足、價格低優勢,支持新能源企業多參與區內市場交易。1月份-4月份,寧夏電力市場化直接交易新能源電量1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4%,新能源已經占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的40%,有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和電力保供。
同時,寧夏積極推動儲能項目建設,截至4月底儲能規模達到132.4萬千瓦,居全國第二位,實現富余新能源電量“白天儲、晚間放”,進一步提高新能源消納和支撐電力供應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5月23日,寧夏發展改革委還發布關于“綠電園區”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對11個納入“綠電園區”試點的園區要求其配套新能源項目,且對配套新能源配項目要求了配置儲能的規模:對于2021-2022年配套新能源規模在負荷規模1倍以內的,按照不少于新能源規模10%、2小時配套建設儲能設施,1倍到2倍部分按照不少于新能源規模15%、4小時配套建設儲能設施,儲能和新能源項目應同步投運。
下一步,寧夏還將通過“綠電園區”建設、擴大新能源外送等措施拓展新能源消納空間,進一步加強電力中長期市場建設,穩步推進現貨市場,充分發揮市場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加快建設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轉型和產業轉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寧夏作為國內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目前新能源裝機已超越火電,成為寧夏電網的第一大電源。但其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特點使新能源消納壓力持續增大,新型儲能的靈活性調節作用在此時就可以充分發揮。
寧夏發展改革委能源發展處處長姚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發展清潔能源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堅定選擇,寧夏新能源發展迅速,安全有序加快儲能項目建設是當前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客觀要求,當前寧夏并網儲能電站基本實現日均一充一放,提升全區新能源利用率約1個百分點,在晚高峰期間有效發揮了頂峰作用。今年以來,在政策助力下,寧夏“新能源+儲能”發展持續加速。
根據《寧夏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2025年若要保障全區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5%,需配置建設相應規模儲能電站。
2月23日,寧夏發展改革委印發《寧夏“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500萬千瓦以上,全區儲能設施容量不低于新能源裝機規模的10%。
在此背景下,也吸引了新能源和儲能相關企業不斷謀劃參與寧夏儲能設施建設。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表示,寧夏儲能和新能源發展迅速,一方面在于寧夏當地的地理與氣候、光照因素具備較好的新能源發展條件,另一方面也在于地方政府在新能源產業扶持和消納配套產業的培育發展,新能源交易市場建設方面針對行業特點的有效政策作為與產業引導,以及對于產業環境建設與改善的長期努力。
姚波表示,下一步,寧夏將立足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圍繞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科學有序推動新能源、儲能融合發展,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為寧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注入更多綠色動能。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