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國光伏行業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力量 |
(時間:2023/3/30 7:33:27) |
2022年,中國光伏產品與電動汽車、鋰電池一道組成外貿出口“新三樣”。3月28日,在2023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暨新能源國際合作論壇上,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對外發展白皮書》指出,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光伏行業從設備、原材料、應用市場“三頭在外”發展至制造、裝機量、發電量三項世界第一。近年來,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疫情沖擊仍在持續,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但在全球能源轉型、碳中和大背景下,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光伏裝機規模、對外貿易仍實現正增長,為全球邁向低碳社會貢獻了“中國力量”。
《白皮書》稱,中國為全球太陽能和風能裝機成本和發電成本的大幅下降起到了關鍵作用。在中國的推動下,2021年全球太陽能光伏裝機成本較2010年下降約82%,陸上風機與海上風電裝機成本分別下降約35%和41%,發電成本也大幅下降。
在出口方面,《白皮書》顯示,光伏對外貿易呈現出出口規模持續擴大、出口市場多元化等特點。2012年至2022年十年間,我國光伏組件累計出口額超過2200億美元,組件累計出口量超過575GW。目前,我國光伏組件已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遍布全球五大洲。2022年組件出口量占我國光伏組件產量的53.5%,前十大出口市場的集中度從2016年的80.8%下降到2018年以來的70%左右,主要出口市場排名隨著各國政策變化不斷調整,表明我國光伏產品對外依存度在下降。2022年受烏克蘭危機導致的能源危機影響,引發歐洲對光伏發電需求的暴增,中國對歐洲光伏的出口產品份額超過整體出口市場的一半。
在海外投資方面,我國光伏企業布局也呈現出多元化。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秘書長張森表示,從2016年起,光伏企業投資重點向上游制造延伸,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亞太地區的產品制造配套體系趨于完善。同時,中國新能源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2022年中國境外簽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約136個,項目金額接近100億美元,大幅增長74.6%。
對于我國光伏行業對外發展趨勢,《白皮書》認為,未來十年全球光伏應用市場仍將保持較高需求,我國光伏產業在穩固規模和技術優勢的基礎上,有望繼續保持較高比例、高價值全球供應,穩定全球市場份額,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中國貢獻。
《白皮書》分析,光伏產品出口市場仍保持較高需求。俄烏沖突引發能源危機、傳統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倒逼加快了全球能源轉型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各國出于能源安全的考慮,開始加大、加快對可再生能源的部署。目前,各國紛紛調高了本國新能源光伏裝機需求目標,全球太陽能產業正在加速發展。例如,歐盟光伏協會公布的《能源獨立建議書》推出8項舉措推動太瓦級光伏目標。同時,預測將2030年歐盟光伏裝機預期由672GW調高至1000GW,年均新增90至100GW。
我國光伏行業發展也面臨一定的挑戰。《白皮書》指出,市場要求嚴苛,貿易壁壘增加出口成本。近兩年,我國光伏產品在出口中面臨。部分國家提出的低碳認證、碳足跡、供應鏈追溯、ESG信息披露等更多、更高的要求。
為助力光伏行業對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優化產業環境。建立、健全標準、專利、檢測、認證等配套服務體系,加強光伏行業管理與服務,支持行業自律協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建立健全規范化、專業化、公正性、科學性、權威性的光伏境外競爭協調機制與境外市場管理機制。
堅持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業技術基礎研究,加快部分零部件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揮大企業支撐引領作用,支持中小企業研發“專精特新”產品,把光伏產業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引導光伏企業提高知識產權戰略意識,提前做好國際知識產權戰略布局工作,完善知識產權體系建設,加強專利技術儲備,通過專利申請、轉讓等建立自身強大的專利組合。
加大力度建立高水平ESG體系。制定符合中國實際的ESG標準體系,提高光伏企業對ESG工作的重視。鼓勵企業設置ESG管理委員會,發揮企業決策者和管理者ESG管理職能,把ESG事項作為企業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ESG管理的內部機構和相關人員職責,制定公司長遠ESG管理方針,真正把ESG治理融入企業戰略中。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