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江蘇動力電池顯現產業集群優勢 |
(時間:2022/10/28 10:23:46) |
江蘇動力電池產業位居全國領先位次,吸引了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蜂巢鋰電等多家全球出貨量“TOP10”企業進駐。記者近日采訪獲悉,江蘇動力電池產業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多家企業在加強科技創新的同時,優化產業布局,搶抓發展新機遇。
動力電池產業強勁增長
今年1月至9月,我國汽車銷量達1947萬輛,同比增長4.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56.7萬輛,同比增長110%,市場占有率達23.5%。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占到整車成本40%左右的動力電池也迎來發展機遇期。
江蘇集聚有鋰電池及關鍵材料裝備企業160余家,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占比“TOP10”企業中的8家均在江蘇設有研發中心或產業基地。與此同時,江蘇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功能輔材、制造裝備、測試認證等關鍵領域已積聚了一批國內細分市場“TOP5”企業,產業鏈條完整度達到92%。
江蘇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盡管今年以來動力電池產業面臨原材料價格、招工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和疫情帶來的短期沖擊,但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兩大高確定性賽道成為江蘇動力電池產業高速增長的“壓艙石”。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鋰電池產業總產值近1200億元,同比增長84.6%;電池產銷分別為84.80GWh和79.72GWh,同比增長77.9%和82.0%。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江蘇220個省重大項目清單里,有11個涉及動力電池上下游產業鏈。隨著這些新項目的落地投產,江蘇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科技創新成比拼焦點
不久前,清陶(昆山)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汽集團合作成立上汽清陶“固態電池聯合實驗室”,計劃研發千公里以上長續航固態動力電池并應用在上汽自主品牌新款車型上。
“目前,我們在固態電池技術研發上已取得多項突破,正在加快產線建設為后續上量做準備。”清陶能源總經理何泓材說。
一段時間以來,磷酸鐵鋰與三元鋰是動力電池兩大主力發展線路,但受鎳、鈷等原材料價格高企,市場對動力電池兼顧安全性、比能量和成本的需求越來越高等因素影響,探索新技術路線成為不少企業的共同選擇。
蜂巢鋰電近日發布,公司全固態電池實驗室在國內率先完成20Ah級硫系全固態原型電芯的研發,其采用的硫化物技術路線已具備固態電解質材料的公斤級自主合成、固態電解質膜連續化制備、全固態軟包電芯組裝,以及新設備開發等自主研發能力。
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裝車量第三位的中創新航,推出One-Stop電池技術與產品,通過超薄殼壁,多維殼體成型,多功能復合封裝、原位無塵裝配集成等技術,使電池結構重量降低40%,零部件數量減少25%,生產效率提升100%。
多位受訪企業家告訴記者,隨著國內動力電池“T瓦級”時代的到來,相關技術創新成為企業比拼的重點;但也有不少企業家認為,動力電池技術的迭代或許并非想象中那么快,新老技術路線并行將是長期態勢。
“動力電池產業前景向好、發展空間巨大,催生市場中多條新技術路線齊頭并進、做大蛋糕,但再好的技術也必須經受住市場檢驗。”中創新航副總裁王小強表示,目前國內動力電池項目大量上馬,看似產能總量很大,但適銷對路的產品依舊供不應求。
多家企業選擇加速擴張
記者采訪發現,多家江蘇動力電池企業已紛紛加快了擴張的步伐。
“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政策資源,從發展鋰電行業來看是非常值得關注和挖掘的。”蜂巢能源相關負責人說。據介紹,去年至今,該公司已先后在四川遂寧、成都、達州和江西上饒等地簽約建設發展基地,覆蓋動力電池的生產、研發、“源網荷儲”一體化生態產業園等。
此外,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加大擴張力度。龍蟠科技在四川遂寧建設儲能正極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中材科技在內蒙古設立鋰膜制造基地。
記者了解到,動力電池生產涉及一次烘干、兩次化成等程序,最后出廠還要帶30%電量,整個流程下來能耗較高,這也成為一些企業加速擴張的重要原因。
“西部地區綠能豐富,一旦形成產業集群有助于企業降本增效。”王小強說。據悉,中創新航投資“百億級”在成都打造的項目進展順利。
江蘇省動力及儲能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楊凱表示,動力電池企業加速擴張將是一個趨勢。對于江蘇來說,應該將更多的創新資源優先投入到科技創新上,在優質企業形成產業規模后,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提升。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