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歐洲風電增速緩慢加劇能源危機 |
(時間:2022/10/27 10:36:28) |
近日,德國聯邦電網機構BNetzA發布的最新一輪陸上風電、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項目招標結果顯示,陸上風電項目認購規模僅不到招標容量的六成,這也是繼上半年陸上風電多次投標不足后,德國陸上風電招標再次“遇冷”。
據了解,風機原材料價格不斷走高、開發商收益前景未明,已成為歐洲陸上風電裝機擴張的“絆腳石”。更值得注意的是,陸上風電裝機增速的遲緩更是讓歐洲不斷發酵的能源供應危機雪上加霜。
■■投標不足成近半年常態
根據BNetzA消息,今年9月最新出爐的招標結果顯示,可再生能源開發商總計發出了87個項目投標,投標總裝機規模為77.2萬千瓦,雖全部中標,但遠低于132萬千瓦的招標容量。中標項目中,陸上風電價格為0.0576歐元/千瓦時至0.0588歐元/千瓦時,加權平均電價為0.0584歐元/千瓦時,與上一輪招標價格基本持平,同時也接近0.0588歐元/千瓦時的電價上限。
BNetzA指出,此次陸上風電招標的“遇冷”實屬出乎意料。實際上,認購不足的現象并不少見,今年上半年,德國陸上風電招標就多次出現認購不足。6月,德國陸上風電項目認購結果顯示,130萬千瓦的項目招標僅有93.1萬千瓦獲得認購。
不僅如此,意大利、法國等國陸上風電項目招標也出現了類似情況。據行業媒體Windpower Monthly消息,今年9月,法國最新舉行的陸上風電招標遭遇了投標不足,項目中標29.395萬千瓦的結果距92.5萬千瓦的招標裝機目標相去甚遠。
另據歐洲風能行業協會WindEurope消息,過去1年,意大利多輪陸上風電招標也遭遇了認購不足。今年2月,意大利最新推出超過33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招標,認購項目裝機規模僅不到三成,其中陸上風電甚至僅有39.2萬千瓦。
■■審批障礙疊加成本困住風電
在各國政府屢次提出放寬環保審批要求、歐盟也一再提高可再生能源目標后,歐洲國家陸上風電市場為何“熱”不起來?多家歐洲能源行業機構指出,繁雜的審批程序以及可再生能源開發商收益前景未明,是根本癥結所在。
WindEurope首席執行官Giles Dickson指出,意大利可再生能源項目面臨困難的審批手續,由于結構性瓶頸,陸上風電場建設許可平均需5年時間,延緩了風電裝機擴張速度。
德國能源行業機構BDEW首席執行官Kerstin Andreae則表示,陸上風電項目認購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利率增長。據了解,過去1年多,包括鋼鐵、碳纖維等風電整機原材料價格不斷走高,直接推高了風電制造產業鏈成本,維斯塔斯、Nordex等歐洲風機制造巨頭已接連出現虧損,風機價格也隨之上漲。
更值得注意的是,業界普遍認為,近期歐盟出臺的能源市場干預法案也對歐洲國家風電擴張造成了打擊。
今年9月,歐盟要求各成員國預測出電價高峰期并采取措施以降低至少5%的電力消費量,同時也表示將對歐盟低成本電力來源設置“天花板價”,旨在降低居民用能負擔。但路透社援引標普全球普氏歐洲電力分析師Glenn Rickson的話稱,對于法國、德國等電價很高的國家,設置電價上限將一定程度上影響風電和光伏開發商利潤。另外,相較于其他時期,冬季風電出力將更明顯,若在冬季降低用電需求,風電開發商或可能承受更多損失。
■■風電增速緩慢加劇能源危機
今年以來,歐洲國家能源供應危機一再發酵,為降低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并達成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多國上調了風電發展目標。
今年6月,德國政府為提振陸上風電市場,時隔多年后放寬了陸上風電場用地限制,允許利用德國本土至少2%的國土面積建設陸上風電,到2030年前陸上風電裝機實現翻倍。按照規劃,2030年德國陸上風電裝機將達到1.15億千瓦,這也意味著每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需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意大利發布的國家能源和氣候計劃顯示,2030年需建成至少1930萬千瓦風電,其中絕大部分裝機將為陸上風電,該國每年陸上風電裝機目標預計也超過了100萬千瓦。
但在業內看來,意大利、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陸上風電項目認購規模的不足將導致風電增長速度過于緩慢,不僅無法滿足歐盟對成員國提出的可再生能源目標要求,更可能進一步惡化當前的能源供應危機。
WindEurope更是撰文警告,歐盟最新出臺的電力市場干預法案更可能讓大型可再生能源開發商進一步遠離歐洲市場。部分國家政府已計劃出臺新的稅收政策以調控高漲的電力價格,可再生能源開發商的運營收入正受到威脅,這也將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增投資帶來威脅。
對此,Kerstin Andreae建議,立法者應盡快對目前行業現狀做出反饋,至少短期內對最高投標價格做出調整,以提高可再生能源開發商收益。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