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法國欲投建電池全產業鏈 |
(時間:2022/10/27 10:07:51) |
新能源汽車浪潮下,法國也要參與爭奪新資源話語權,計劃開發本地首個鋰礦項目。
當地時間10月24日,法國礦企Imerys宣布開發一座位于法國中部博瓦地區的鋰礦項目,項目計劃于2028年投產,規劃年產能為3.4萬噸氫氧化鋰。公告稱,該項目將成為歐盟最大的鋰資源項目之一,項目全面投入使用時,產量將能滿足70萬輛新能源汽車所需的資源量。
法國財長勒梅爾對此評價稱,Imerys的項目將有助于實現法國至2030年在本地生產2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并將得到政府的支持。法國工業部長代表Roland Lescure表示,該項目是政府工業戰略的一部分,目的是在法國建立完整的電池產業鏈,涵蓋從金屬材料到電池回收。
“鋰是能源轉型的一個關鍵元素,而當下歐洲汽車和電池制造商嚴重依賴進口,這個項目將增加歐洲的產業話語權。”Imerys表示,該項目將為法國和歐洲的汽車制造商提供一個可持續的、有競爭力的本地鋰供應來源,項目建設的資本開支預計為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1.5億元)。
金屬鋰是制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材料,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自2021年起飛速增長,上游礦端較長的開采周期導致鋰供不應求,鋰價隨之起飛。財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鋰價已達54.75萬元/噸,較年初上漲88.8%,保持著日創新高的漲勢。
除了價格高企,全球電池產業鏈呈現出加工環節高度集中于中日韓、鋰資源開采高度集中于澳大利亞、南美地區的產業結構。出于產業鏈安全的考慮,歐美國家這兩年紛紛提出本地化的要求,如歐洲正在計劃推出一項政策,即2027年后,若動力電池企業使用本土生產的原材料比例達不到65%,將額外增加10%的稅收。
盡管歐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推動鋰電產業鏈發展的政策,行業發展仍舉步維艱,并時常因環境部門和環保組織的抗議和反對而受阻。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在2021年末發表一份意見,同意法國將三種鋰鹽列為有害物質的建議,并認為其可能損害人類生育能力。該意見在今年三月遞交給了歐盟委員會,歐盟委員會將在四季度公布初步意見,市場高度關注這一意見的結果,并認為一旦通過將顯著增加本地鋰生產的成本。
總部位于挪威的能源分析機構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認為,歐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監管機構,若將鋰列為有害物質,歐盟這一決定會引起其他地區的監管研究,因此該決定不僅是個技術問題,其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
在此之前,歐洲最大的鋰礦項目——位于塞爾維亞的Jadar鋰礦項目在今年1月被暫停開發。在經歷數次環保組織的抗議游行以及塞爾維亞政府換屆影響,塞爾維亞政府在1月20日否決了其持有者力拓集團的開采計劃,并撤銷了其探勘許可證。
而Jadar鋰礦的開發本被認為對歐洲本土鋰供應具有象征意義,力拓預計該項目投產后每年能供應約100萬輛電動車電池所需要的鋰,力拓本身也冀望借此躋身全球十大鋰供應商,以及在未來至少15年內穩居歐洲最大鋰供應商的位置。今年5月,力拓表示希望與塞爾維亞政府就該項目重啟談話。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