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哈密市風電裝備制造業乘風起航 |
(時間:2022/8/2 11:22:30) |
走進哈密中車新能源電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在各自工位上忙碌,一組組電機定子進入高壓測試工序,即將下線組裝成風力發電機。
“公司今年累計接了1000多臺5兆瓦以上大功率風力發電機訂單,新研發的6.X兆瓦大功率風力發電機7月18日順利下線,可以滿足大型風電機組裝配企業的需求。”7月19日,該公司總經理汪曉祥說,為按期完成訂單,公司開足馬力建設新廠房,預計8月份可以在新廠房內再開一條生產線。
哈密中車新能源電機有限公司是中國中車的下屬企業。落戶哈密市10年來,該公司依托總部資源優勢,緊跟風電行業發展趨勢,不斷推出新產品,風力發電機年產量從不足100臺發展到目前的400臺,機型從1.5兆瓦、2兆瓦、3兆瓦到6兆瓦以上,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風力發電機研發制造中心。該公司預計今年銷售產值將突破10億元。
風電裝備產業的發展與風電行業發展狀況息息相關。哈密風能資源突出,建設風電新能源基地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料顯示,全疆九大風區中哈密占3個,分別是三塘湖—淖毛湖風區、十三間房風區和東南部風區。哈密市全境風電技術開發量達到7549.8萬千瓦,占全疆技術開發量的62.9%。
優越的風能資源為哈密市風電大發展打下基礎,哈密市被國家確定為千萬千瓦級風電示范基地。2012年,哈密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2014年投入運行。在這項工程的帶動下,哈密市新能源基地建設、風電設備制造等產業開始快速發展。
2012年以來,華能、中廣核、華電、大唐電力等國內各大電力企業集團紛紛在哈密投資建設風電場。至2020年,哈密市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已全面建成。至今年上半年,哈密市并網電力總裝機容量達2304.2萬千瓦,其中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為1179.7萬千瓦,占比超過50%。
隨著風電產業發展,風電裝備制造業持續壯大。10年來,哈密市把先進裝備制造業作為主導產業之一,在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引進了以金風科技、中車能源、海裝風電、中復連眾等13家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形成了年產風機500萬千瓦、配套葉片1000套、塔筒1200套、風電法蘭1200套的風電設備生產加工規模,零部件本地制造比例達70%以上。今年上半年,哈密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12.06億元,同比增長108.8%;實現工業增加值6569萬元,同比增長104.6%。
風電裝備制造新項目紛紛落地。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伊吾縣制定風電裝備產業發展規劃,積極引進企業投資入駐。巴里坤遠景能源智能風機裝備建設項目開工,該項目是智能風機總裝基地,設計年產能200萬千瓦,將配套建設齒輪箱制造中心、配套倉儲物流中心等,并依托新能源產業、儲能產業等,打造零碳產業園,預計產業園一期項目今年底竣工。
“這個項目的實施,標志著巴里坤裝備制造業實現零的突破。”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發展改革委主任達宏介紹,巴里坤將進一步加快推進風機制造、葉片制造、塔筒制造項目落地,努力實現新能源裝備生產的本地化。
在伊吾縣,總投資3.5億元的工業園區新興產業集聚區標準化廠房正在抓緊施工,前期規劃建設5棟標準化廠房、4座標準化庫房及相關配套工程。按照規劃,這個產業集聚區將發展成為風電裝備制造業基地。項目開工以來,已有中材科技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和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業預約入駐。
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蔣忠良介紹,目前哈密已成為新疆產業鏈最全、產能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業基地。伴隨著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建設,哈密正在積極拓展儲能裝備制造產業。預計“十四五”末,開發區將建成集風電設計、研發、裝備制造、運維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產值將突破百億元。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