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東南亞國家需要開發更多可再生能源 |
(時間:2022/6/13 8:55:11) |
目前很少有提及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的文章,但自2000年以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規模都翻了一番。
然而,國際能源署(IEA)的一份新報告指出,這些地區經濟增長如此之快,很有可能無法繼續保證能源供應。
《2022年東南亞能源展望》(Southeast Asia Energy Outlook 2022)中提到,為了跟上經濟增長的步伐,在過去二十年里,當地的發電量幾乎增長了兩倍,其中燃煤電廠的發電量最多。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空調數量增加了三倍。
道路建設長度和汽車數量也增加了三倍。與此同時,用電人口也從2000年的60%上升至2020年的95%。
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東南亞的能源和經濟前景并不樂觀。東南亞各國政府已承諾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并設定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但國際能源署表示,這些國家目前的政策可能無法幫助其實現目標。
自2000年以來,東南亞的能源需求年均增長3%,且疫情后經濟繼續恢復增長,這一趨勢還將繼續下去。國際能源署表示,化石燃料可以滿足新增長需求的四分之三,但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會增加三分之一。
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國際能源署表示,向清潔能源轉型是長期解決方案,可以幫助解決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飆升的問題。然而,能源署表示,一些東南亞國家的能源成本將在短期內上升,因此他們迫切需要增加化石燃料儲量,防止能源供應出現中斷。
近年來,該地區只有約40%的能源投資用于可再生能源。國際能源署表示,這筆資金還需要大幅增加,幫助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保持在2°C以下。預計到2030年,這些國家每年需要在太陽能和風能以及改善電網方面花費1900億美元。
報告補充說,目前還沒有合理監管和限制外國直接投資的方案,這也阻礙了私營企業的投資。如果印尼的投資和融資風險與發達經濟體相當,那么其太陽能價格將便宜40%。
同發電商簽訂的合同需要更靈活,來應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目前,無論是否需要電力,一些國家的發電站都要付費使用。
減排
國際能源署表示,東南亞地區還可以大量使用碳排放較低的生物燃料,以及碳捕獲技術,在短期內減少排放。與現行政策相比,淘汰煤炭改用天然氣,到2050年也會減少30%的碳排放量。
報告中指出,在能源獲取和能源安全方面取得的進展尤為顯著。然而,未來十年我們會面臨許多挑戰。過去十年里,人均能源需求增長了18%,預計到2050年將翻一番。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